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玩具 >> 玩具资源 >> 正文 >> 正文

父亲砸玩具逼娃读书,娃哭着喊不要,网友太

来源:玩具 时间:2022/11/9

父亲为了让孩子读书,砸了孩子心爱的玩具

一位父亲在劝说两个孩子读书无果后,一气之下当着孩子的面把孩子的玩具砸碎了,而这个玩具是爷爷给两个孩子新买的。

看着父母把自己心爱的玩具砸碎了,哥哥哭着爬到床上,喊着:“我就不读。”妹妹哭着喊:“不要。”

同样作为母亲的我,隔着屏幕都能感到这位父亲恨铁不成钢的心情。这位父亲的方法是粗暴了些,但是也能理解。因为我们是过来人,都因为不读书受过生活的苦,所以不想自己的孩子成为另一个自己,希望孩子有一个比自己更好的未来。

但是,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几乎没有孩子不喜欢玩具,能自觉地读书学习,即使有也是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孩子都喜欢玩。

所以,作为父母要明白孩子心理发展特点,要有智慧的、巧妙地引导孩子,爱上读书、爱上学习,而不是以砸玩具这样粗暴的方式逼迫孩子。

父母要知道,砸的不是玩具,是一张张钱,更是孩子的童年,碎的不是玩具,而是孩子的心。

粗暴的教育方式,真的有用吗?

有位网友分享了他小时候的一件事:

这位网友小时候很爱看小说,父母怕影响他的学习成绩,在劝说后,发现他晚上还偷偷在被窝看,这位网友的母亲一气之下把他看的小说全点火烧了。

这位网友说,从那以后什么书都不想看了,很多年过去了,依然记得母亲烧书的样子。他觉得特别委屈,学习之余看看小说放松一下,错了吗?难道只有和学习有关的书才能看,其他的都是浪费时间吗?

之前还看过有一位父亲因为孩子犯错,竟然用绳子将孩子绑着,慢慢放入河中。

路过的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两手一摊:“道理说了一万遍,孩子屡教不改。”

父母教育孩子的手段千奇百怪,什么招都能用上,但是这些方式真的能达到教育的效果吗?

并没有。

心理学专家认为:对孩子的粗暴只能短时间起到作用,长期这样的方式只能形成对立的性格特征。

因为这种粗暴的教育方式中,根本没有教育,只有伤害。

教育不粗暴,智慧育儿才有用

如果父母总是以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就会给孩子造成咄咄逼人的人感觉,让孩子难以接受,甚至引发孩子的对立情绪。相反,如果父母掌握一些说服孩子的技巧和孩子不同阶段的成长特点,就能让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父母的观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孩子需要一种规则孩子始终是孩子,他们不像我们大人自控力强,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孩子的天性便是贪玩、磨蹭、好动、调皮。

没有哪一个孩子是完全能够自律的,每一个自律的孩子背后都离不开父母的监督和规则意识。

规则就像是一栋房子的墙壁,它规定了生活的界限和广度。父母要想养出一个自律的孩子,就要大胆地给孩子“设限”。

比如,规定孩子每天要先完成作业,再玩耍娱乐;吃饭的时候,不可以将饭掉出来”;或者“读书时时就要专心,不能玩玩具”等。

日常家庭生活中,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些简单、具体、明确的规矩,并且监督孩子遵守规矩,然后将这些规矩内化成自律的习惯。

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不管是读书还是学习,如果一个孩子只靠父母的监督、催促和强迫,那肯定不会取得好的结果。

只有当孩子的内在动力被激发了,孩子才有接连不断的动力。

首先,父母要多和孩子温柔的沟通,把对孩子的信任和期望表达出来,并对孩子每一次微小的进步及时鼓励,当孩子在学习、读书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帮助孩子分析并陪伴孩子一起面对。

其次,孩子没有动力,是因为没有体会到成就感,所以,父母要引导孩子从简单地学起、做起,先易后难、先轻松后繁重、先有趣后枯燥,让孩子在轻松自在的情况下完成任务,孩子自然会获得成就感,而成就感又可以让孩子产生更大的动力。

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可以先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做事很多时候,父母都喜欢强迫孩子,总觉得是为孩子好,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可是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爱好。当父母发现孩子对自己所提出的期望有所排斥时,千万不要去斥责孩子,更不要去打骂孩子,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这个时候我们要理解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或许这样孩子会变得更加开心和主动,不管做什么事,孩子有也有更大的主动性。

读书学习和玩不是二选一,不是说要让孩子完全放弃玩,整天学习。而是要教会孩子合理规划好时间,知道什么时间该读书学习,什么时间可以玩,这比起砸掉孩子玩具要好很多。

你赞同这位父亲的做法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