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宝三岁之前,爸爸出现在身边的日子,加起来可能也不过两月。每次放假回来,前两天一直“举红牌”,不让爸爸靠近。等到适应了几天,父女感情正要升温的时候,打工人又不得不回到岗位,温馨时光“原地解散”。
两地分居的状态,就样维持了近三年。谈及父爱的缺失对孩子的影响,糖妈内心更多的是愧疚。这种遗憾不是父爱缺失的多少造成,而是如果不曾缺失,她是不是会更好?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曾说,
“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而像糖妈这种情况的家庭,并不少见。从孩子出生起,爸爸就成了“节日礼物”,非重大场合不出现。宝宝有且仅有妈妈一个依恋对象,这让他们的性格和能力方面,都出现某些缺陷。
01.“妈妈把你带的太老实了”,父爱的缺失让家庭失去平衡无论是家庭聚餐,还是出门散步,亲戚朋友总说“糖宝很老实”。和堂妹一起玩耍,玩具被抢,没有野蛮强势地夺回,没有眼泪纵横地哭诉,只是委屈巴巴地跑回妈妈身边。大家庭节日聚餐,小朋友你追我赶地撒欢,小糖宝却时常远远看着,不愿独自向前。
虽然糖妈有尽力维护她的“利益”,鼓励她勇敢表达,积极融入,但不得不承认,娃儿性格内向,文静沉默的背后,确有妈妈的原因。糖妈性子也是慢热型,所以面对热闹,陌生的场合,其实是娘俩一起格格不入。久而久之,这句话就演变成了“妈妈把你带的太老实了”。
哈佛大学研究曾表示,“孩子生来会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亲密性,母亲在这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另一个是开放性,父亲在这方面得天独厚。”两者相互配合之下,教育之路会更加顺畅平坦。而任何一方的缺失,都容易让孩子的性格走向极端,教育失去平衡。就比如女儿,糖妈即便把所有的爱和目光都给了她,却也因为这种失衡的爱,让她在前三年过于胆小懦弱。
02.“我不要爸爸”,父爱的缺失让爸爸失去教育权去年国庆,糖妈一家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世纪重逢”,这是女儿从春节后,第一次见到真人版爸爸。旅游区有个儿童乐园,小家伙看到后囔囔着要玩。糖妈当时“油量告急”,便叫爸爸陪着。老父亲正准备给娃拖鞋,小姑娘却突然变脸,僵着身子,不愿配合。
爸爸好言相劝了几句后,也开始不耐烦,扯着嗓门对女儿说了句“你到底玩不玩”。平日妈妈虽然也会训斥,但她早已习惯,见招拆招。可爸爸不同,本就少见,在一起就是妥妥的女儿奴,根本舍不得打骂。当时那么一吼,娃儿立马绷不住了。
“我不要爸爸,我要妈妈陪我”,糖宝哭喊着,腿还不停地揣着老父亲身体,“你再踢就抱你走,别玩了”。这么一威胁,孩子哭得更加撕心裂肺。不顾爸爸阻拦,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找妈妈安慰。
事后爸爸深刻反省,觉得自己太心急冲动。他意识到,自己高估了“爸爸”这个身份的教育权,也低估了孩子对于带养人的苛刻选择权。父爱的缺失,让孩子变得敏感又执拗,拒绝一切不信任的靠近讨好。与此同时,这何尝不是父母内心无言的痛。
03.父爱的缺失,让孩子容易出现人格障碍“青少年在幼童时期缺少父爱,在青年初期或成年后更容易出现人格障碍,”
心理学副教授王国曾将此现象称之为“父爱缺失综合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具有自卑心理
缺少父爱的孩子,容易陷入自我怀疑和否定的情绪中。如果是女孩,可能会愈发敏感,不自信。如果是男孩,相比他人也会更加胆小怯懦,缺少阳刚之气。
容易偏执任性
男女的教育方式都各有所长,但一个人全权由母亲教育,便容易出现问题。比如,对妈妈大包大揽的作风心有不满,对妈妈“无微不至”的干预指点心生抵触。长期下来,孩子容易出现逆反心理,更加偏执任性。
抗挫能力弱
一般来说,爸爸在家庭关系中更多的是担当坚强刚毅,做事果断的“超人”角色。而一个缺少父爱的孩子,行为处事方面则容易“缺钙”,容易被负面情绪左右,意志薄弱、抗挫折能力差。
没有安全感
那些缺少父爱的男孩,长大后更倾向“与世隔绝”。宁愿孤身一人,也不愿意让陌生人靠近,因为他们没有得到更多的爱,便也不懂得如何爱别人。那些缺少父爱的女孩,则容易选择从外界得到爱的补偿。然而,急切和稚嫩的内心往往导致她们失去判断力,被甜言蜜语和小恩小惠感动,结果却总是遭遇渣男。
结语:母爱似水,父爱如山。一柔一刚正好给与孩子平和的力量,在刚柔并进中健全孩子的性格。
子女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双方的爱和陪伴。如果可以,在他们生命最初的三年时光,也请不要留下遗憾。努力争取相聚的机会,做好爸爸的角色,陪伴孩子养成健康,健全的性格,为美好未来建筑牢固的城墙。
(文章所用图片皆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6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