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玩具 >> 玩具前景 >> 正文 >> 正文

他是土生土长的俄罗斯人,另一个身份却让人

来源:玩具 时间:2023/12/23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俄罗斯联邦大使馆中出现了一位衣着朴素的老人,他向大使馆请求办理中国签证,签证官抬头打量了他一下....

首先发现的就是他那兼具深邃感与柔和感的五官,尤其是那一双眼睛,虽因年龄的原因稍显浑浊,但仍然透露出历经沧桑后的智慧感。

阿廖沙

签证官虽有些疑问,但也照常按照流程为他办理签证,在填写信息时循例问道:为什么要去中国啊?

“因为我是中国人……”

签证官抬头略带讶异,“你明明是俄罗斯籍啊,怎么会……”

怀疑的声音还未落地,随后就听到他缓慢而坚定的话语:

“我是炎黄子孙。”

这位签证官后来才知道,眼前这个老人就是上个世纪开国元勋刘少奇的亲孙子。

上个世纪流落在外的游子

年,一个中俄混血婴儿在莫斯科呱呱坠地,父亲给他取名叫阿廖沙。

那时的他还不明白自己的出生给父亲刘允斌和远在南方的祖父刘少奇带来了什么样的喜悦。实际上,他到五岁才见到自己的祖父。

刘允斌

小阿廖沙慢慢长到牙牙学语的年纪,他越来越发现自己与身边小伙伴的不同。

某一天,小阿廖沙正在沙地里专心致志地用铲子堆一个火箭模型,他遇到了不小的困难,于是他抬起头望天,思绪开始漂浮。

突然,他扭转头来问父亲,问出了他心中一直以来的疑惑:”爸爸,为什么我要学两种语言:俄语和汉语?为什么你在一个人待着的时候嘴里也总是在说汉语?可是,我觉得,汉语和汉字太难学了,每写一个字我都觉得自己在画一幅歪歪扭扭的画。”

阿廖沙年幼时与爷爷刘少奇在一起

小阿廖沙的汉语并不好,这两句话他说得磕磕巴巴,有的时候还要停下来想一想接下来应该使用什么词汇。

但刘允斌耐心地等他将一系列的疑问说完,默默微笑着,什么也没有说,只是走过来指导他怎样筑好火箭模型的剩余部分,直到父子俩完成他们的杰作,两人的双手都沾上了厚厚一层沙子。

这时候,刘允斌才把酝酿已久的话语吐露出来:“因为,总有一天,我们要回到说汉语的那个地方去。”

阿廖沙还是不太明白,但他默默将这句话记了下来,以后,他要问清楚,哪个地方是说汉语的、是要写那些像画一样的汉字的。

刘允斌一家

孩子的心里总是充满了诸多疑问,又有一天,他心里咕嘟又冒出一个疑问:“为什么我的妈妈和身边其他小朋友的妈妈一样也有爸爸妈妈,而我的爸爸却没有爸爸妈妈呢?”阿廖沙很奇怪,为什么自己没有爷爷和奶奶呢?

问题很快就在他五岁的时候被解答了。那天他像往常一样坐在客厅里玩着自己的玩具,在想明天要交给老师看的模型还有没有需要再改一改的地方。

忽然,刘允斌很激动地从门外奔进来,他的脸上带着阿廖沙从未见过的那种激动,甚至可以说是欣喜欲狂。

只见他像风一样冲进来,来到阿廖沙的旁边,张了张嘴却又不知道该从哪一句话说起,最后他说:“阿廖沙,你不是一直想知道爷爷在哪里吗?”

小阿廖沙睁大了眼睛:“原来爸爸也有爸爸。”年纪尚小的他心中隐隐有一种感觉:今天会是人生中很平淡但并不平凡的一天。

阿廖沙见到爷爷刘少奇

“阿廖沙!你好哇!”从大门处传来一声浑厚亲切的嗓音。

小阿廖沙大吃一惊,好奇地扭过头去,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人站在门口,午后的阳光刚好洒落在他身后。

“爸爸的爸爸好像是老天使。”阿廖沙吃惊的原因一是爸爸的爸爸一点都不像垂垂老矣的阿翁,反而带着对未来无限的憧憬与活力;二是他作为与自己年龄相差这么大的长辈,竟然会如此平等地和自己交往!

这个人迈着厚重的步子走到他身边,向他伸出右手。阿廖沙再次睁大了眼睛:这是第一次有人主动与他握手!

刘少奇和儿子、儿媳

从小他就经常看到家中客人来访时都会首先与爸爸妈妈握一下手,然后他们就会带着凝重而严肃的表情一起到书房去,嘴里还叽里咕噜地说着一些他完全听不懂的词汇,但是他明白那就叫大人,那样的关系就叫同志。

想到这里,小阿廖沙激动万分,也兴奋万分,立马从沙发上跳下来,正对着那位老人,伸出自己那只还没有他一半大的右手,缓慢而又坚定地握上了对方那只布满皱纹与老茧的手。说道:“你好……”

说完这两个字,他就不知道说什么了,因为他不知道这个老人的名字,他要不要喊“爷爷”呢?可是对方可还没有让自己喊爷爷呀,那他应该怎么称呼这个人呢?

心中正在天人交战之际,他那颗小脑袋上方传来一句带着慈祥笑意的嗓音:“我叫刘少奇。”

刘少奇

就在阿廖沙愣神的时刻,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在他肉嘟嘟的小脸上印下了爷孙间此生唯一的一个吻。

聆听长辈的故事

这次“会面”对阿廖沙来说,就好像打开了心中某一个神秘地方的大门,他开始对这位只见过一面的爷爷的过往有了莫大的好奇心。

一切故事——光荣的、壮烈的、悲惨的、饱含血泪的,都在阿廖沙一岁岁的成长岁月中被慢慢揭开。

原来刘允斌是从很早很早,大概就像阿廖沙那么大的时候就来到了莫斯科。年,在中国有一位很受人尊崇的领导人从马上摔下来,被送往莫斯科救治。

刘少奇、刘允斌合照

刘允斌在当时还只是个孩子,也与他同行来到莫斯科。等阿廖沙稍大一些,他才记住了:这位领导人就是周总理。

来到莫斯科以后,刘允斌和其他的中国孩子们一起到莫斯科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进行学习。相比较于阿廖沙的童年来说,刘允斌的童年就要不幸得多了,那样小就离开了父母亲,离开了从小长大的故土。

刘允斌是听话的孩子,在苏联一路读书,一路考试,最终考入当时苏联最著名的学校——俄罗斯钢铁学院,随后又进入莫斯科大学化学系的核放射化学进行深造。也就是在这里,刘允斌认识了阿廖沙的妈妈玛拉,后来才有了阿廖沙。

故事讲到这里,阿廖沙才终于将自己的出生和父亲、爷爷串到一起。

刘少奇与阿廖沙姐弟以及阿廖沙的妈妈

然而,刘允斌作为这个久别故乡的游子,终有一天要回到日思夜想的中国去。他要回去,他想回去,他在梦里都还念叨着祖国的名字。

年10月1日,新中国正式成立,这一举世震惊且跨时代的消息于大国来说,是新的开始,对刘允斌的小家来说,同样是振奋人心的消息,也是他即将回到祖国怀抱的前篇。因为他不仅仅是阿廖沙的爸爸,也是刘少奇的儿子。

建国的消息一传到莫斯科,刘允斌便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回家的脚步,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妻子玛拉:“新中国已经成立,祖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而我又从事于尖端武器研究,我不能让祖国长期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我现在几乎恨不得立即飞回祖国,为祖国的军事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玛拉,你,能理解我吗?”

刘允斌和玛拉

尽管这时,刘允斌和玛拉已经在苏联生下了儿子阿廖沙和女儿索妮娅,并且凭借自身在核放射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早已在莫斯科获得了副博士学位,单位则是苏联最专业的研究所,如果留在苏联,未来无论是自身前途还是小家的幸福,都可谓是光明无限。

在专业领域,会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援和研究资料,身处最前沿的科研室进行科研工作,这无疑对个人的发展生涯是最为有利的,且又可以和妻子儿女团聚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这难道不是人穷其一生最大的两个追求吗?

但刘允斌还是执意选择回到祖国的怀抱。

年,32岁的刘允斌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刘少奇和王光美为刘允斌举办了家宴。这是十几年来,父子俩首次畅谈的时刻。

刘少奇、刘允斌等人合影

祖国不断强大,刘允斌所学的专业将在军事、工业、民用方面有重要用途。可是,刘少奇却没有见到自己的孙子和孙女。母子连心,孩子们都跟随母亲留在苏联未能来到自己的身边。只见过孙辈一面,这也成为刘少奇一生的遗憾。

晚年:落叶归根而此心安

春去秋又来,阿廖沙长成了一位有志青年,他所学的专业与父亲当年所学专业有异曲同工之处——航天。

每每在实验室接触到那些航天数据时,他都会想起父亲在他小时候和他一起制作的航天模型,想起曾经爷爷对父亲的叮嘱:一定要好好读书。

后来阿廖沙有了一个新名字——刘维宁。

刘维宁

刘维宁将自己几乎一生的职业生涯都奉献给了航天事业。从前他在前苏联航天局研究火箭技术,但一时也没有忘记过父亲口中心中一直挂记的中国,后来他人到中年,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来到中国,开启了他人生中的第二阶段,从技术型“宅男”转换从事社会性工作。

“中国和俄罗斯都是我的祖国,中国是爸爸,俄罗斯是妈妈。”

在刘维宁的成长经历中,幼时父亲离开他回到中国,从此天各一方。他和姐姐的童年只有母亲这个角色,而父亲的角色则是缺失的,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姐弟俩完成了高等教育。

刘少奇和儿子刘允斌、女儿刘爱琴

但命运的齿轮从未丢弃他。年,阿廖沙的姑姑刘爱琴几乎是踏破铁鞋,终于在俄罗斯找到刘维宁一家,并邀请他来华。

年向他发出邀请,但因刘维宁是国家机密单位供职20多年的职业军人,按规定需退役3年后才能出国,所以邀请函被俄有关部门扣留。

刘维宁得知这一切后提前退役,终于在年4月来到了中国,然而他的爷爷和父亲都过世了。他与中国的第一次亲吻就是在广州。

刘维宁与妻子、儿子、女儿在广州

在广州,刘维宁渐渐有了一些朋友,在广州考取了中国的驾照、见证了广州地铁的发展,在广州尝到了中国菜、在广州慢慢学会了中国话,日常生活中,他会去爬白云山、去宝墨园、去从化泡温泉,感受中国式的惬意。

对刘维宁来说,时代也没有辜负他。曾经的阿廖沙、如今的刘维宁已获得中国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证”。

刘维宁在广州开办了一家外贸中介公司,主要为俄罗斯客商提供珠三角生产企业的信息服务;主持着一个在中国和俄罗斯的工业企业家之间开展业务的联合会,在中俄之间从事经商和促进中俄友好的社会活动。

亲人间再也不用承担分离之苦。他的妻子冬妮娅十分支持他回中国的决定,两个子女陆续来到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接受高等教育,他将儿子取名为刘安东,女儿名叫刘丽达。

刘维宁和儿子刘安东

值得一提的是,年刘维宁第一次见到王光美奶奶,这是他第一次回中国,在光美奶奶的家中,他和刘爱琴姑姑还有很多以前从未见过面的亲戚们。可谓是一个从未参加过的大型家庭聚会。

那时刘维宁还不懂中文,但亲人们都十分体贴他,爱琴姑姑用俄文帮他翻译,王光美奶奶也讲得一口流利的英文,所以大家就用中文、英文、俄文三种语言一起交流。

当时刘维宁对很多中国的事情知道得很少,只知道那个老人家是奶奶,是爷爷的妻子。

刘维宁和奶奶等家人合影

见到奶奶时,刘维宁已经是一名名副其实的中年人了,但这次经历却和五岁时见到爷爷时的回忆惊奇地重叠在一起。王光美奶奶拥抱了他,就好像五岁时爷爷给他的那个吻一样,带给他无限的感动。

刘维宁在刘少奇故居

年11月24日,他走进刘少奇故里湖南宁乡花明楼,向刘少奇铜像敬献花篮,隔着几十年未见的时光,隔着西伯利亚的风雪和中国南方的艳阳天气,爷孙俩四眼相望,他默默对着铜像发誓:要一生做中俄关系发展的桥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