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玩具 >> 玩具前景 >> 正文 >> 正文

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之后,头脑特工队才

来源:玩具 时间:2022/6/24
乌鲁木齐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603781.html
如何评价电影《头脑特工队》(InsidOut)?知友

冯慎行剧透较少,全程无图,请放心阅读。写在开头:可以预想,《头脑特工队》将频繁的出现在小学高年级的心理健康课,以及大学普通心理学的第一堂课中。我甚至怀疑,我们的心理教师和普心讲师给予的能否超越这部电影所带来的收获;至少于我来说,从切入点和趣味性的角度,《头脑特工队》完全可以超过《心理学与生活》,成为心理学入门推荐的首选。以这个视角,如果21世纪是心理学/神经科学的世纪,那么这部电影可能会成为皮克斯至今为止,影响最大的动画电影。动画电影侧面:这算不上奇妙绝伦的点子,最奇妙绝伦的是它不只是点子。如果我对编剧的热情与我对情绪的热情有一个月交集的话,「将各种情绪设计成截然不同的小人」的点子已经被我搬上樱顶的舞台了。把心理的矛盾当做小人的争斗,可以说是平常不过的比喻。年初和朋友讨论问题,我还偶然提起,只不过当时说的是「如果情绪是一个个提线木偶,到底是谁在操纵提线呢?」所以在当初被安利的时候,我丝毫没有看见新大陆似的惊喜,只是好奇这个点子如何能兼容在正常的故事框架中。直到:我看到了冲突简单而缺少张力的故事,没有嗜酒如命的爸爸,没有奸诈丑陋的继母,没有欺凌弱小的同学,甚至在回明尼苏达的车上也没有凶神恶煞的拐骗犯。小女孩莱莉生活在温暖而普通的家庭,爸爸的大招不过是让她回房间,一家三口过得不好不坏,新学校的老师同学也没有主动的排斥。这简直太正常,以至于缺少那么点情绪,缺少一个反派。然而,依然会流泪,即使有冰棒离开时候的煽情,更多的是最直接的触动——当其他影片努力的将情绪传达给观众的时候,情绪小人们直接说出口就可以了。这是最讨巧的设计,也是最难把握的设计。如何将小人们的反应和日常生活的视角交汇在一起,让小人们的反应恰到好处投影到真正的莱莉身上。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皮克斯成熟的技巧,以及对情节的完美把握。从乐乐的第一次出现开始,我们总能在期待事情发展的时候看到幕墙的画面、听到画外音的响起;总能在准备心理的冲突时出现各色的小人和声音。这样,情绪的小人们不再是嫁接在现实故事线上的另一条线,我们也不需要担心兼容的问题,因为乐乐的快乐就是莱莉的快乐,忧忧的悲伤就是莱莉的悲伤。故事还是那个简单的故事,一个很好的点子变成了精妙绝伦的设计,引领着我们体验莱莉的故事,也浮现出我们的故事。很难说我们是为了电影中的故事流泪,还是为我们的情绪流泪。看了那么多青春电影,反而是这部动画电影真正把到了情绪的脉搏。即使没有另外的侧面,《头脑特工队》仍然不失为上乘之作;不可否认,另外的侧面才是让这部电影大放光彩的关键。心理学侧面:干净漂亮的中规中矩,胜过似是而非的剑走偏锋。心理学科普,总面临着一个问题——心理仍旧是黑箱。这意味着绝大多数的心理现象缺少没有争议的解释,对一个现象的解释通常会拖泥带水出复杂而庞大的概念结构,而简单又便于理解的解释通常都不可靠、甚至完全不正确。《头脑特工队》的制作团队显然很高明,即使似乎每个概念都会陷入学术争议中,电影依旧将最经典、也最中规中矩的概念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虽然我们在其中看不到近十年、甚至近二十年的学术成果,但是能了解目前最完整而系统的大脑运作机制。电影选择了11岁、从明尼苏达到旧金山、转学第一天前后的莱莉。如果你对年龄足够敏感,可能知道11岁是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中,从具体运算阶段(7-11)到形式运算阶段(11-15)的过渡期;而如果你对儿童心理障碍有所了解,就会发现这部电影反映的就是最常见的、可能出现情绪和行为变化的适应障碍。在长程的变化期内嵌套上短程的变化,就是为了干净漂亮的解释大脑的机制和发展而准备的。如果80天后就准备上考场奋战的朋友,现在可以拿起彭聃龄教授的《普通心理学》,跟着电影的进程一起复习以下知识点:

情绪的分类

人格的概念

长时记忆的编码、提取和遗忘

神经冲动的电传导和化学传导

思维

想象

睡眠与梦

潜意识

情绪调节

人格发展(发展心理学)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发展心理学)

跟着走完一遍,就可以发现——也许电影并没有选择概念的各种理论中最有说服力的那一种,而是选择了最能为整体服务的那种。

新闻提到,制作组从27种情绪中最终敲定了这五种。要是不甘心一些,增加了Ekman原本涵盖的惊奇,或者又增加了些Izard提出的复合情绪,又或者干脆采用WatsonTllgn或者Russll的维度说,又该是什么样的剧情走向。如果象征人格的五座岛不是经历的重要事件,是抽象的大五人格;如果碍于精神分析的科学性而抛弃潜意识的部分,很难说故事会这样顺畅。在友心人的朋友

张颐和我说,他们有个心理学科普写作培训,我觉得这部电影是个很好的参考。非心理学专业的朋友,对于心理学的科普首先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