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童年游戏(3)自制玩具更精彩(五六十年代)。我们童年时,每个家庭孩子都较多,生活不富裕,很少有人给孩子买玩具。再说,那时候儿卖的玩具也没什么好玩儿的。无非就是玩具枪,小汽车,洋娃娃之类。于是孩子们就想方设法自己做玩具。你还别说,玩具做的都很精致,特别适合自己的年龄,爱好,所以也玩儿的高高兴兴,不亦乐乎。小时候自己做的玩具多了去了。数不胜数,不胜枚举:春天,柳枝刚刚发芽,剪下一枝青青的绿枝,轻轻揉搓,去掉中间的硬棍儿,只留薄薄的柳皮,划出个小洞,一只柳笛就成了。鲜花盛开的田野,几个小伙伴儿吹起柳笛,粗的浑厚,细枝清脆,长的悠远,短的粗狂,好似歌颂春天的交响乐。夏天,麦子熟了,知了叫了。采一把成熟的麦穗,搓出麦粒儿放到嘴里咀嚼,不一会儿成了面筋,粘性极好,贴在竹竿上,到树林粘知了(婵,一粘一个准。秋天,树叶落了。采来五彩缤纷的树叶作书签,卷卷书香添上自然的活力。用老杨树叶儿的把儿比赛拔老根,别有一番热闹。冬天,冰天雪地。木板镶上铁丝,钢筋,做成冰鞋,冰车。在冰面上时而竞相奔跑,时而翩翩起舞。嘴馋了,就用竹竿儿缀上丝线,铁丝弯个勾,穿个蚯蚓做诱饵,到河边湿地,草丛钓蛤蟆。“青蛙王子”瞬间变盘中“田鸡”,味道鲜美,回味无穷。眼馋了,就找几块三角儿铁,焊成一个框架,安上玻璃,用腻子抹缝,一个鱼缸就做成了。金鱼看腻了,就换热带鱼,孔雀鱼五彩斑斓,红箭鱼体态优美,神仙鱼自在逍遥。结伴到二道河和高碑店的水坑捞鱼虫,有说有笑,打打闹闹,其乐无穷。耳痒了,就用竹皮儿编制鸟笼,抓老西(锡嘴雀)。鸟笼里放一只老西,撒把它最爱吃的瓜子。笼子挂在树林里。老西们看到同伴吃瓜子,经不住诱惑,就会来蹭吃。殊不知,鸟笼上面是活动的,鸟一踩到,就会翻动,掉进笼中。请君入笼,唾手可得,一上午可捉好几只老西。夏良玉,于永泽都是做鸟笼,抓老西的高手。老西不但好看,叫声尤其好听!以哨声开始,流畅的滴音,养耳!要听更好的,就买来二极管,磁棒和线圈,攒一部矿石收音机,耳机也自己做。相声,评书,唱戏,歌曲都听的真真切切。手痒了,就用木板做一个乒乓球拍,水泥地上画个乒乓球台,和小伙伴儿打乒乓。乒乒,乓乓好不快活!脚痒了,还有人会用碎皮子做足球。起初是把整个足球翻过来,从足球里面缝合,缝好最后一块只剩一条缝的时候把足球再翻回来,从外面缝合最后一道,把线头从收线的点塞回缝好的足球里面。然谈不上正规,却也能传递,过人,射门,鱼跃头顶,玩的有模有样,滋滋有味。下面就详细说说,我们小时候做过的几种玩具和玩法。一,沙包打沙包的游戏,男孩儿女孩儿都喜欢玩。但是做沙包则靠女孩子的手艺。发小李建府曾经写过如何做沙包:“把家里的零碎布头裁成六个正方形,用针线一片片连接起来,留一个边后翻过来,把毛糙的针线留在里面。从留的口子里装东西。装什么呢?当然是装大米,豆子最好。可那时,家里都很穷,粮食可是宝贝。谁家舍得装大米,小米,绿豆,黄豆啊!所以我们就装沙子,装四分之三就行,把口子缝上后,一个沙包就算做好了。虽然针角大小不一,扭扭歪歪,但自己动手做的还是挺有成就感。但沙子包沉,打到身上没什么,要是打到脸上可真疼。”童年时,可能每个女孩子兜里都放着沙包,有空就玩起来。玩法多种多样。1,打沙包打沙包最少要三个人,一边一个扔包,中间的人两面接,能接住得一分,也叫一命,打到身上就扣分,没有分了,就输了,换扔沙包的上场。接沙包的要眼明手快,前后迅速转身,既要躲闪沙包,不让沙包打在身上,又要争取用手接住沙包得分。如果接沙包的人多就更好玩儿了,几个人为躲或抢沙包常撞在一起了,引得大家哈哈大笑。每次玩都又喊又叫的左右腾挪,来回奔跑,满头大汗,热闹非凡!那时,操场上,楼前楼后都可以见到这种欢快场景。2,跳房子跳房子是用砖头或粉笔头在水泥地上画出几个格子,(见附图)。跳的人站在格外,往最后半圆里扔沙包,然后单格单脚,双格双脚落地,最后一格虽然单格也要双脚落地,然后蹦转身,背着身摸身后的沙包,摸到后再跳回来。沙包扔外面或跳时踩线都算输。还有一种玩法,是把沙包放在第一格。然单脚蹦跳把沙包踢到第二个格,第三格,一直踢到半圆形房顶。然后,后弯腰捡起来。踢出界或者踩线都算输。“蹦蹦跳,弯腰摸沙包,练手练眼更练腰。”跳房子既好玩又能锻炼身体,孩子们都爱玩。3,抓拐一个沙包,一只羊拐(猪拐),两个人或几个人有空就玩起来!羊拐,猪拐是什么东西?就是猪羊的关节骨。(看图)在桌面或地上放一个或几个羊拐。玩者把沙包抛向空中,然后迅速的翻动羊拐,还要接住沙包。羊拐的四面都翻过,沙包也全接住了,才能算赢,如果沙包地落或者羊拐没有都翻过,都算输了。城市里猪羊拐很少见,农村这东西却很多。记得放寒假,我回老家过春节,总有人家要杀猪宰羊。我就到处搜罗羊拐和猪拐。人家很好奇,你要那玩意干什么?殊不知这东西给我们班的女同学,她们可是视为宝贝的。都给谁了?不告诉你。4,夹沙包,抓沙包夹沙包玩法是,在地上划一条线,两边离开一定的距离,各站一人,两人先“石头、剪刀、布”,谁赢了谁先玩。玩法就是用双脚夹沙包腾空跳起,把沙包甩过地上那条线,谁没过就算输了。抓沙包是准备五个小沙包。两人玩时,先玩的把沙包往上一抛,撒在桌面上,撒得越散越好,给对方增加难度。另一个人从散落的五个沙包中选择一个,拿起来向上一抛,沙包落下之前,用一只手把其它散落的沙包抓在手里,同时还要用这只手接住落下来的沙包,才算赢,少抓一个,或接不住落下来的包都算输。二,铁环和陀螺推铁环,抽陀螺都是我们儿时爱玩的游戏。铁环和陀螺都是自己做的。发小晏瑞生生动描绘了做铁环,抽陀螺的有趣经历:“我们小时候哪像现在的孩子们,游戏机、手机、ipad,玩什么有什么,咱们有什么可玩的?野玩呗,什么撒尿和泥、弹球、拍洋画、搧三角、搧元宝,要么就是官兵捉贼或者分拨打仗,女孩子跳皮筋、欻拐等等。要是有个铁环那可真是高级玩具。铁环有卖的,得花钱去买。谁舍得,想玩有没钱,怎么办?还真难不住咱们这帮野小子,拿出各自的看家本事,四处踅摸粗铁丝、粗铁条。有捡的、有拆的,还有的到工地或哪儿“顺”的,反正是变着法儿的找材料,找到了就自己动手,把铁丝(当然了是粗的)或铁条先砸直,取长短,再拿手使劲给挝圆,最要紧是接口一定要小要平,这才显出水平。更有水平的,是在铁环上,再套三个小细环,铁环前后走,小环跟着上下动,还发出“哗哗”的声儿,听着真是遐意。最有水平的,就是有路子能把缝焊上、打平,成为一个无缝的圆环,和买的一样,那才叫牛!再用粗铁丝挝个推铁环的钩,那就大功告成!尽管人累的跟孙子似的,手指头黑的跟鸡爪子似的,人却高兴的跟傻子似的!这就是我们的童年,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童年!”“小的时候抽“汉奸”,咱们叫抽“嘎嘎儿”,在大礼堂门口的平地上,各家的陀螺转起来,看谁的能把别人的撞倒,鞭子抽得是啪啪的响,陀螺转得是唰唰的快,也不管对方的陀螺是大是小,愣是玩命的往上撞,撞倒了对方美得屁颠屁颠的,得了第一可真牛逼!那时的陀螺,都是自己做,找个木头撅子,砍巴砍巴,削巴削巴,再在尖儿上钉个按钉,高级点的砸个钢珠,一个陀螺就做好了,有心的还在周围画上颜色,转起来甚是好看!当然了,咱们都想做的越大越好,“航空母舰”撞“渔船”那还不是一撞一个准?只是条件有限能做一个就不错了,当看到谁做了一个大“嘎嘎”,那可羡慕的了不得。三,三角,元宝和铁片大人抽烟,孩子们玩烟盒,是那时有趣的现象。把软包装的香烟盒,(好像那时也很少见硬包装香烟)叠成三角形状。叠也有讲究,要叠成等边三角形,薄厚要均匀,边边角角要整齐。为什么?一是好看,更重要的是利于实战。玩法简单,就是“煽”。两个人猜丁壳决定谁先“煽”。一个人把自己的三角儿,放在地上。先“煽”的人,用三角儿使劲摔在地上,把对方的三角儿煽翻个过,就算赢了。赢了以后三角就归你了。如果你的三角叠的歪七扭八,很容易被别人扇过去。这么简单的游戏,孩子们却玩儿的高高兴兴,乐此不疲。把对方的三角儿都赢光了,兴高采烈!把三角都输光了,垂头丧气。那时候是计划经济。但孩子们玩三角儿却是“市场经济”。“物以稀为贵”,稀有的烟盒叠成的三角儿很珍贵。比如“中华”三角儿可以换十个“前门”,“恒大”的三角儿。“中华”还可以换“绿叶”,“大生产”之类的三角二十个。如果小嘎蹦豆儿三角儿,如“大生产”之类输光了,就把“中华”“牡丹”等看家宝贝拿出来,换一些小嘎嘣豆儿的三角,接着玩儿。如果都输光了。怎么办?那就再去找烟盒儿呗。我们住的宿舍区孩子很多,所以烟盒儿不好找。有时为了找到烟盒,要走很远,到只有单身宿舍,没有家属区的单位去找。最远,我记得到过双桥附近广播发射台。那的单身宿舍果然有许多烟盒。虽然走了很远,很累,但是收获颇丰,还是挺高兴的。还可以把烟盒或纸张叠成方形,我们叫“大宝”。玩法跟拍三角儿一样,都是“煽”。当时还玩铁片儿游戏。在五六步外画一个圆,拿铁片往圆圈儿里扔。扔进去圆圈算赢,扔到外头就输了。铁片儿是工厂里加工用的废料,在铁道边的废品公司经常看到。我们就顺一把,拿出来玩儿。但毕竟物少人多,供不应求。我们就自己做。把酒瓶的盖儿掰直敲平,然后放到到铁道上,火车一过,轧的又平又圆,还有磁性,堪比工厂废料铁片。还有一种输赢的游戏是弹球。但是这个弹球,自己实在做不了,都是买或者到废品公司去顺。弹球的玩法是,两个人追逐赛。瞄准他的玻璃球,使劲弹,击不中,人家瞄准你的弹,还不中,继续追逐。你弹中,他的球归你,反之亦然。还有一种玩法,是挖几个洞,多人依次往洞里弹球儿,看谁用的次数最少,把几个洞都弹中。是不是有点像高尔夫球玩法?不同的是,弹球的胜利者,把其他人的玻璃球都装进自己口袋了。这种带点赌的游戏比较刺激,所以有的人很爱玩儿。我们楼有个叫“兔子”的发小,不好运动,也不合群。无论是踢足球,打篮球,打乒乓球儿,甚至捉迷藏,打仗等各种游戏都不见他的身影。但只要玩起拍三角,扔铁片,弹球这些带点赌的游戏,他就两眼放光,跟你拼个你死我活,直到把你的东西都赢进他的口袋。他上衣左兜装满重哈哈的弹球儿,右兜装着沉甸甸铁片,裤兜塞满烟盒三角和大宝,走起路来,叮当作响。见到熟人,他就不由自主摸出弹球,第一句话就是“玩吗?”有一次,我们踢完球回家。大冬天儿的,非常寒冷,看见他自个儿在楼后在玩弹球儿。小脸冻得通红,鼻子不时吸溜流着鼻涕,手冻出了裂口,但是还非常认真,不知疲倦的一遍一遍练习弹球儿。怪不得他总赢,功夫不负有心人啊。四,弹弓(绷弓枪)找来一根合适的铁丝,弯一个架子,缠上皮筋儿,弹弓就做好了。有手艺的人把弹弓做成手枪模样儿,非常的美观,但射程却不如那简单的弹弓。还有更简单的,锯一根树杈,装上皮筋儿,得活!弹弓的威力挺大的。打仗游戏时,只能用纸做的子弹,不然太危险。弹弓主要是打鸟儿,看谁打鸟打的准。有的人一出手就能把麻雀打下来。也有的人打一上午,也不见得打着一只麻雀。我就是属于老轰麻雀的那种。个别时候,弹弓还能碎玻璃。白天被大孩子欺负了,实在打不过他,晚上就用弹弓碎他们家玻璃,出出气。有些“恐怖袭击”事件,其实也是这么回事!说到碎玻璃,我还被冤枉过。大概四年级时,在礼堂看电影。我和一位发小儿兄弟俩打了起来。当然我吃亏了。晚上,他们家的玻璃被弹弓碎了。发小领大人找到我们家,说我碎了他们家玻璃。我平白无故挨了顿揍。天地良心,那玻璃真不是我碎的!指不定是哪个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主儿,给碎的。过去快六十年啦,这个肇事者依然没有找到,冤啊!五,杠铃,哑铃到了五六年级,大家开始练劲儿。于是就找来城墙砖,做成杠铃。上下举动,锻炼肌肉。“向毛主席保证!城墙真不是我们拆的。”那时城墙拆了,城墙砖是能找到的。在两个城墙砖中间各钻一个孔,穿过铁棍链接,一个杠铃做成了。我们家离学校很近,提前来上学的同学们,经常来我家的小屋,举几下杠铃,锻炼锻炼肌肉。记得最清楚是刚上六年级不久,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二天一大早,我家小屋来了好多同学,议论纷纷,喜不自禁!屋里站不下,过道都是人。柳金生一边举杠铃,一边说了句:就像我们练杠铃,肌肉练足了,看谁还敢欺负咱!半截的城墙砖还能做成哑铃。但工艺比较复杂,费时费力。一旦做,那练起劲儿来可是得心应手。文革开始后,我们这些小豆包逍遥派,经常在夏良玉,高秋生家对面儿的树林里,举杠铃,练哑铃,锻炼身体,。你还别说,还挺见效的,肌肉就是比以前发达多了。当时我们的口号是:锻炼身体,保卫自己!自己动手做玩具,丰富了想象力,锻炼了动手能力。这些玩具给我们带来无穷快乐,伴随我们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