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诺的妈妈是个热心肠的人,带女儿诺诺在外面玩时,无论是吃的还是玩的,她都要求诺诺要大方地跟别人分享。
有一天,诺诺在玩她最珍贵的一件玩具——姑妈从国外寄来的芭比娃娃,这时候有两个小女生走过来,其中一个试探着问诺诺:“能让我们玩会吗?”诺诺犹疑了一下,还是把玩具让了出去。谁知那两个小女生拿到了娃娃,自顾自地玩了起来,全然忘了诺诺的存在,诺诺站在边上,讪讪地看着她们,一言不发,好像那玩具本就不属于她......
看到这一幕,诺诺妈无比心疼,她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妥当:自己在要求女儿大方分享的时候,从来没问过她的感受;女儿的人缘看起来很好,可玩到最后她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那个;在女儿的字典里,似乎没有“拒绝”这个词语.....
中国礼仪讲究“恭敬谦让”,我们常常像诺诺妈一样教导孩子要乐于助人,告诉他分享是一种美德,我们见不得孩子有任何“自私”的行为,强迫他做不情愿做的事情。
殊不知,把他人的需求摆在第一位,而轻视自己的需求,这是一种自我价值感低的表现。
过分在意别人会不会不高兴,甚至不惜牺牲自己来满足别人的要求,这样的结果往往是伤害自己,长期以往,容易演变成“讨好型”人格。
卡伦·霍妮在《我们内心的冲突》一书中说:讨好型人格对于温情和赞赏有极度需求。
在他们的心里:
“我必须做得很好——别人才会对我好。”
“我必须成为别人所期望的人——他们才会爱我。”
这种信念在他们的意识之中根深蒂固。因此,几乎所有的讨好者,在成人之后都不会快乐,因为他们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评价之上。
他们容易受骗、上当、吃亏,最后却觉得是因为自己不够好才造成这样的结局。
电视剧《命中注定我爱你》里的主人公欣怡就是这样的人,她从小就很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所以她一直很努力地要对别人好,大家都叫她便利贴女孩,因为当有人需要她,撕下来就能用,不需要时随手乱扔也无所谓。
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阿德勒曾说过:“人是需要这种尽管被讨厌但还是敢于做自己的勇气,这样才可以逃脱无法做自己的羞耻感,获得真正的幸福。”
我们教导孩子“让”的同时,殊不知,“不让”也是一门重要功课,想培养出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孩子,教孩子学会拒绝,这一课不能缺!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拒绝别人是一件很难为情的事,我们害怕得罪他人或者别人为此不喜欢自己,所以学会拒绝别人前,首先要教导孩子端正好心态。
一位知乎网友分享了拒绝别人的两个原则——1.无敌意。2.无羞愧。小编很赞成:
无敌意你拒绝的时候,只是因为这个事情你的确不想做或者做不来,而非对他人有任何负面评价。无敌意还包括如果他被拒绝的时候表达了愤怒,你也明白,这是人被拒绝的时候正常的反应,并非他真正想攻击你。所以你大可不必启动防御机制,也不用因此对他表示敌意。
无羞愧你的拒绝是因为你有自己的需求或者别人的要求太高,而非你自己无能或亏欠别人什么,所以你完全不要觉得羞愧。无羞愧还包括别人被拒绝后,会羞辱或者鄙视你,你也明白,这是人被拒绝时的正常反应,不要被这种评价影响。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教孩子委婉、礼貌地表达拒绝很重要。
表达拒绝,从肢体语言开始我们要试着告诉孩子,如果你不知道如何用语言表达拒绝,那么,可以借助肢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意愿。
比如,小朋友抢夺你的玩具,你可以摆手表示不可以;遇到别人侵犯自己,可以双手交叉,做出拒绝的姿势。
这样说“不”,别人不难受英文中的一种说法,叫“Iwouldloveto,but……”,意思是:我很愿意,但是因为一些原因,我无法答应你。这种拒绝的方法,比较委婉,被拒绝人易于接受。比如:
“我很愿意帮助你,但我自己的还没完成。”
“我很想让你玩,但我还没玩够。”
“我很想借给你,但我现在也没那么多。”
再进一步引导孩子,这种方法表达拒绝后,如果以后你愿意帮助或者满足别人,可以告诉对方一个具体时间。
比如:“我很想让你玩,但我还没玩够。过半个小时,我玩好了再给你玩吧!”
说出真实感受,也是表达拒绝的恰当方式我们之所以拒绝别人常常是因为不能做到或者不喜欢某件事,并非针对对方,这点在表达时要真实地讲出来。
比如有个小伙伴在分享零食,可是自己又不喜欢吃,怎样拒绝既不让他尴尬,又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呢?
可以这样说:“看起来还不错,可是我不喜欢这种口味,谢谢你哦!”
把我们当下的感受用善意的语言说出来,别人就能知道你的拒绝只是因为这件事情,就不会多想了。
如何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而不让他人误解,是孩子不断学习的说话艺术,可以引导孩子在与人交往中加强锻炼,才能应对各种情境。
最后,小编还想说一点,在教孩子学会拒绝别人的同时,我们也要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能够坦然面对别人对自己的拒绝。
因为人的一生,经常会面临拒绝。被朋友拒绝一起玩,被喜欢的异性拒绝,被心仪的学校和专业拒绝,被面试的公司拒绝等等,从小教孩子学会接受拒绝,孩子才不会在受到一点打击时就万念俱灰。
希望家长能够对孩子进行科学的引导,让他们能够懂得拒绝的艺术,懂得疏导自己的情绪,拥有健康的心理素养,从容面对未来的精彩人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