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一人,稳定一家;安置一户,稳定一方。”让创新创业的触角深入到基层的各个角落,让创业指导、小额贷款、政策扶持等服务触手可及,这是扬州为基层创业者提供“一条龙”创业服务所做的努力。近年来,扬州市人社局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健全“创业培训、政策扶持、创业服务”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大力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复退军人、大学生以及各类城乡劳动者积极投身创业热潮,从而涌现出了一批创业明星、创业致富带头人,并由此带动了更多劳动者实现就业。今天我们就来听听这些创业者的故事。
在大仪镇千棵村,扬州宝船婴幼儿用品有限公司,一批造型憨态可掬的火烈鸟毛绒玩具正在打包出库,成堆的包装盒摆放在仓库,“吱吱”打包声响不时传来,包装车间里,几十名工人正在紧张作业。
今年31岁的赵星军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他是标准的“毛绒玩具三代”,按照玩具+产业方向,赵星军创办扬州宝船婴幼儿用品有限公司,传统的毛绒玩具来料加工模式也被赵星军突破,他依靠团队的自主设计毛绒玩具和婴幼儿用品,逐渐淡出替国外品牌做代工的传统毛绒玩具生产模式,迅速让大仪毛绒玩具传统产业“老树开新花”。
产业振兴
他带领大家让毛绒玩具有看头
赵星军返乡后,激活了大仪镇玩具行业人士干事创业的“一江春水”,很多人评价赵星军有“闯劲”敢“创新”,今年疫情期间有关赵星军设计的一个产品故事备受大家瞩目。
很多人有印象,疫情期间,一款网红跳跳鱼毛绒玩具在抖音上频繁被市民晒出,这款产品一度在淘宝毛绒玩具产业品类搜索里占据第一位置,事实上跳跳鱼的设计人就是赵星军的团队。跳跳鱼的原理是在毛绒玩具鱼内部装入机芯,让毛绒和机芯动作完美结合,突出娱乐、亲子互动的特征。
因为这两年看中电动毛绒玩具市场的发展,赵星军看到疫情期间人们宅家亲子互动机会增多,宅时光是毛绒玩具销售的风口,赵星军和设计团队构思,将机芯和毛绒鱼玩具相结合,静态的毛绒鱼玩具一下子“活”了,此种设计迎合幼儿群体,设计让人耳目一新,赵星军设计之初迅速注册专利,随后进入网销平台一下子大火,销售额短短10天迅速突破万元。
事实上,疫情期间,整个毛绒玩具行业一片萧条,毛绒玩具长期以来依靠出口外销,疫情期间,毛绒玩具销售不畅,让大仪镇毛绒玩具产业人员内心焦急。
“跳跳鱼风靡后,虽然我有钱赚,但是一人富不是富,共同富才是玩具行业的真幸福。”作为“毛绒玩具三代”,赵星军更能体会到玩具人的不易,疫情期间,赵星军及时将跳跳鱼的设计专利在大仪镇毛绒玩具行业内共享,大仪镇毛绒玩具行业就此打开困境,销售颓势顷刻间扭转,大仪镇毛绒玩具全力主攻跳跳鱼这一产品,行业销售不到一月就超过0万元,当时诸多电商平台上的跳跳鱼均来自大仪镇,有人笑言,赵星军设计的一条跳跳鱼挽救了大仪整个毛绒玩具行业。
打造“梦工厂”
助农增收产业脱贫他不遗余力
玩具产业污染小、门槛低、就业容量大等优势,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就业,在有效减少家庭矛盾,助力农村精准扶贫,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灵活的用工形式,使大量在家照顾老人小孩的妇女以及因残疾无法离家打工的贫困劳动力也能够增收。
在赵星军的生产车间里,均为周边村民。辅助工陈大姐正在缝制手中的玩具。从事玩具针工30多年的她针脚细密,手法娴熟。
“玩具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之所以能在乡镇生存发展,得益于农村五六十岁劳动力多,满足了企业用工需求。”赵星军介绍,“有些工人在厂里上了很多年班,我们早已不是老板与工人的关系了,她们更像我的家人。”工人姓名、家庭状况,赵星军了如指掌。工人董长兰上班多年,对于现在的工作生活状态很满意:“在这里上班很安逸、不苦,到时间就拿工资,一个月能拿块钱,还方便照顾家庭,接送孩子。”
在赵星军的带领下,企业生产形势稳定,实现产值万元,用工数80人,其中固定用工70人,常年辅助用工10人,人均年工资高达5万元。
搭好就业台唱响富民戏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民生之源”,作为承担民生的重要职能部门,高邮市就服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精神,稳就业、促创业、强培训,多措并举精准发力,搭好就业台,解好百姓愁,唱亮富民戏。期间,很多人许多事,记忆颇深。
华丽转身升顾问
年近40的袁付娟,因为孩子小无人照料,在家做全职妈妈8年多,孩子上小学后,她准备重新找一份工作,可是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到处碰壁。年在就服中心求职时,工作人员推荐她参加技能培训班,学一门技能再求职,她报名参加了育婴员技能培训班,每次上课早来迟走,她勤于请教,认真笔记,凭着对育婴专业知识的熟练掌握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她考取了育婴员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很快她在一家婴儿游泳馆找到了工作。年她又报名参加了人社部门举办的高级育婴员技能培训班并顺利结业取得了高级育婴员职业资格证书。这期间她凭着较高的职业素养得到了许多客户的高度评价和公司的认可,因此她很快晋升为高级母婴顾问,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变。她感慨地说:“感谢人社部门的免费技能培训,让原本一无所长的我学到一门技能,我现在工作稳定了、收入高了,幸福感也提升了!”
创建农场当老板
“是政府和有关部门给予了我第二次生命,没有他们的帮扶,就没有今天的我,也没有今天的鸿翼家庭农场。”这是李建超经常跟朋友说的一句话。李建超,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小伙,父母务农,家庭负担较重,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在他上高二的时候偷偷报名参了军。部队的两年生活教会了李建超许多,练就李建超不怕吃苦,敢于拼搏的精神,也在那时候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年李建超退伍回到家乡,刚回到家可谓满腔热血,立志创业改变现状,于是开始了人生第一次创业,结果因为自己什么都不懂,以失败告终,不仅搭进了自己退伍回来的复员费,还负债十多万。
年,李建超找准了创业方向,发展家庭农场,搞生态草鸡的养殖。虽有了方向,但没有土地、资金,创业成为一纸空谈。后来,李建超找到了市人社局就服中心,说出了自己的创业想法和创业难处。在对他项目充分了解后,高邮就服中心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出面协调当地乡镇府,为李建超以每亩一千元的价格流转到三十亩土地。土地有了,还缺初始创业资金。本着扶上马送一程的精神,就服中心为李建超开启绿色通道,一边帮他申请了小额创业贷款,一边出面协调多家银行,为李建超申请了商业贷款,弥补了资金空缺。年底,李建超的鸿翼生态土鸡农场基础建设基本完工,并且顺利投产,步入正轨。年底,李建超的鸿翼家庭农场全年养殖优质草鸡近5万只,实现年产值万元,同时带动了近三十人就业。李建超说,政府帮助了我,我就更应该帮助其他人,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富起来,强起来。
身残志坚谋发展致富不忘众乡亲
年,张俊寅退役,回乡择业的他,应聘到当地的一家印染设备厂上班,他的人生轨迹从此改变:年公司采购了一批印染设备到场,在搬运过程中,由于叉车驾驶员操作失误,重达几吨的设备突然倾斜倒塌,情急之下,张俊寅为营救他人生命,冲上前,把设备下的工人推出了危险区,自己被压在了染炉下……经过1个多月的抢救,这位小英雄永远地失去了一条腿。
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家庭的重任全部压在了妻子的肩上,望着日渐消瘦的妻子,回忆起曾经“打不垮、摧不毁”的军旅生涯,张俊寅选择坚强地“站”了起来。
在适应了假肢行走后,张俊寅回到了原工作岗位,一如既往地挑起了调配重任。身残志坚的他为了提高家人的生活质量,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慢慢干起了销售工作。他从一个只有初中水平的门外汉,通过努力学习、虚心讨教,渐渐成为一名业内行手。但对于一名残疾人来说,做销售工作无疑要比正常人艰辛得多,首先行动上就很不方便。再加上没有市场经营、没有人脉资源等等,一大堆的难题摆放在他面前。还是那句话,“打不垮、摧不毁”的军旅生涯,再次激励了他,鼓舞着他,在曾经的战友和同行业好友的帮助下,他拿下了销售生涯的第一笔订单,挣到了创业路上的第一桶金。
多年来,张俊寅交给客户的每一件产品,返工率几乎为零。如今的他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在县城购了房、置了车,两个孩子都在县重点学校读书,家庭生活有了质的变化。目前的他现有业务客户20多家,年销售额达万左右,利润30万元左右。同时,因业务生产需求,解决了广洋湖镇20多名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很多人的生活节奏,特别是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的广洋湖镇,到处人心惶惶,压力巨大。军人出生的张俊寅,义无反顾地放弃休假,主动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值守工作。在离他家几十米远就有一名被确诊无症状感染者,附近邻居全都不敢出门,张俊寅主动承担起这户人家的监管责任,每天都要到他家门口走上好几趟,查看他家消杀及人员流动情况。2月21日,公司开始复工复产,张俊寅结合社区防控经验,从防疫物资配备、人员信息比对到车间防疫管控……他承担着公司的所有防控大任,为公司顺利投产达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保就业促民生之花绽放
年注定是个不平凡之年,春节前一场疫情的爆发,迅速席卷神州大地。全国人民居家隔离,各行各业面临停业瘫痪,一切的一切,被强行按下了一个暂停键。
景区人社部门贯彻落实“六稳”“六保”政策,送服务送岗位,促进经济的复苏,保障百姓的民生。
员工一个没少
还壮大队伍了
“疫情对我们餐饮企业的影响是首当其冲,往年我们饭店的年夜饭预定老早就爆满了。今年由于疫情居家隔离,我们正月整个月基本都是歇业状态。”辖区内某餐饮公司王总说道。
受疫情的冲击,面对公司每天没收入,但是开支日涨的情况,王总每天是吃不香,睡不着。这时候,社区的工作人员在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并向他介绍政府对于疫情期间企业复工复产的相关税收等优惠政策,结合其单位的实际情况,协助其申请相关政策,简化审批手续。社区人员考虑到王总公司有很多老员工人心不稳,社区工作人员和公司代表联合上门主动做老员工的思想工作,在保证他们正常工资发放的同时,告知他们企业复工在望,请他们相信政府和公司,一起渡过难关。
“整个疫情,我们公司一个员工没少,还壮大了公司队伍。接下来,我们全公司要秉持初心,继续努力。”王总说道。
我现在是双保险了
李女士是广储辖区内普通居民,在辖区外一家店铺打零工。家里有重病的婆婆常年卧病在床,需要伺候,下有一个刚上初一的儿子。李女士自己的养老医疗自从早先的公司倒闭后,一直都是自己在交,每个月一千多的费用,加上婆婆的医药费、小孩的学费,仅仅依靠李女士跟先生两人的工资,勉强维持。每天上下班来回二十几公里的路程奔波,也让李女士的身体吃不消。因此,李女士心中总是有这一块心病。
针对这个情况,社区工作人员主动上门,给老人送去慰问品的同时,也向李女士讲解了政府的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政策,以及需要的材料和申报手续。得知李女士上班远,同时小区物业公司正好在招收保洁员,社区还进行了牵线搭桥。
“做梦都想找个在家附近的上班,现在我每天可以接送小孩,也有了更多时间照顾老人和家里。社保问题解决了,工作问题也解决了,我现在是双保险了。”李女士开心地说道。
“短视频”带来创业新机遇
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优势已逐渐清晰,短视频的黄金时代也悄然而至。吴莉萍,扬州仙女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通过短视频制作,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创业之路。
创业期间,吴莉萍利用点点滴滴的时间,先后参加浙江大学“互联网+”培训班,参观了阿里巴巴和梦想小镇,感受浓浓的创业氛围,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从北京引进先进的设备,成立了影视部,进行微电影、宣传片、广告片的拍摄和制作。他们的团队连续两年为区人武部征兵义务制作宣传片,打破了征兵宣传的传统模式,同时结合“两学一做”热潮,将学习内容制成二维动画,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助力国家政策宣传,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全国文明家庭制作央视展播片《让我做你一生的拐杖》,为江都团委制作《不忘初心,圆梦前行》宣传片。一部部走心的作品,一次次艰苦的创作,他们用汗水收获着感动和成长。
回忆起今年夏天创作拍摄《筑梦江都强国有我》快闪的经历,吴莉萍有说不完的感慨。作品在学习强国展播,对他们来说是机会更是挑战。这一次,团队所有成员每天迎着朝阳开工伴着星辰收工,冒酷暑忍辛劳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跑遍了13个乡镇,拍摄了多名青年,完成了原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方向,夫妻俩的韧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影响了团队的每一位成员,使这个年轻的团队时刻充满着正能量。
作为一名基层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后的吴莉萍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将全村企业家凝聚起来,带头捐款帮助村委会成立慈善工作站,同时本人结队帮扶两户低收入农户。作为获益的创业群体,吴莉萍夫妻还决定将公司每笔业务的1%用于帮扶留守儿童,他们制定了主题为“一路上有你”的计划,目前已为15名特困留守儿童建立了详细的电子档案,并开展结队帮扶。
将一线城市“轰趴文化”带入扬州
大学毕业后进入了大众点评,在互联网公司锻炼3年后,侯顺昌怀揣着理想回到了家乡扬州,在大城市的经历让他看到了许多新奇的事务,在上海,公司团建、同学聚会很多时候都会去轰趴,自由、融合的聚会方式给了他很深的吸引力。
回到家乡扬州后,侯顺昌发现并没有这样的业态,于是萌发了创建扬州轰趴行业第一家店的想法,便开始了市场调查,年中国聚会市场总消费亿;中国聚会行业潜在市场亿;聚会市场潜在用户人口超过5亿;81%的白领工作之余都有社交活动;但目前市场上72%的人都在问,到底应该怎么玩,到底哪里才好玩。目前市场上轰趴产品不多,而且大多局限于个人经营,并无力开发新的玩法和进行新的商业模式的探索,但是市场需求量却很大,尤其是新的一代的成熟,标志着新的娱乐方式需要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90后乃至于00后的聚会方式更加契合轰趴这一项目的经营理念,在一线城市的市场接受度极高。
经过测算,侯顺昌发现单家场馆投资金额在30万-50万元之间,经过几个月的筹备时间,年底,在扬州开设了第一家轰趴,市场的热情让他猝不及防,自开业以来,每月均保持20场左右的订单数,月营业额平均为5万-6万元,经过计算,回收周期在2年左右,这极大地增强了侯顺昌的信心。
“年6月,扬州软通动力乐业空间的负责人联系我,向我推荐了扬州天使梦想基金,并辅导我进行了申报,经过3次的评审,我顺利地拿到了天使梦想基金的投资,并且在扬州开设了第二家轰趴。”侯顺昌表示,人们常说,创业是九死一生,风险往往会大于收益。诚然,一人创业,确实困难,但一定不要忘了,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极好的年代,国家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到了一个空前的程度。
侯顺昌感慨地表示,在这几年的经历中,如果没有街道、邗江区区委区政府、扬州市市委市政府的各种政策的扶持,创业路上一定会多上许多的坎坷。其实,每个小微型企业面临的困难都不一样,但这其中又有着许多共通的问题,而政府对这些问题早就备好了解答,许许多多的政策等着我们去争取去享受,”在未来,我也希望我可以去影响一些人,去带动一些创业者或是大学生们,希望创业者们可以多些交流,也希望可以以我自身的故事,鼓励他们多去了解,多去接触政府的各项部门与文件,让创业可以众擎易举,一呼百应。”
青春在创业中燃烧
张正彦,一名国有企业的办公室主任,为了心中的梦想与坚持,毅然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和生活,变身成为了一名创业者,投身于培训行业,成立扬州市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作为江苏省首家团属致力于创业、就业、素质拓展训练和企业服务的专业咨询机构。
马云曾经说过,“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酷,后天很美好。但大部分人死在了明天的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大部分创业者怀揣着激情与梦想,但缺少一份坚持。创业之初,张正彦带着另外一名成员,组成了只有2人的创业团队。经过一番考察和研究,决定开展创业方面的专项培训工作,专门为创业者服务,而这项事业一做就是15年。
在十五年时间里,资金紧张、人员管理难、市场怎样打开等创业者常见的问题全都经历了一遍。创业伊始,没有讲师怎么办?培训什么内容?课程宣传怎么做?学员面对为期10天的培训,能不能全程参与?面对众多的问题和困难,张正彦没有退缩,相反迎难而上。没有老师就自己上!张正彦参加了扬州市首期SYB创业培训师资班,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多方面收集资料、做笔记、找案例,没有任何授课经验的他,对着镜子讲了一遍又一遍。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期创业培训班没有一个学员流失,大家坚持听完了全程。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与坚持,扬州市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已然成为江苏省创业培训行业的领军者,是扬州市首家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从只有2名员工的状态发展成50人的优秀团队,拥有18名专职SYB创业培训讲师,这个数量在国内实属罕见,并在扬州市区、高邮、仪征、宝应、江都都设立了分中心,让更多的人了解创业,实现创业梦想。每月定期开展免费创业培训6-8期,每年培训创业学员近人次,培训学员总人数上万人次。同时每月举办创业沙龙活动,邀请成功人士分享创业经验,让更多创业人群感受到创业的乐趣与魅力!
社区帮忙,创造“”创业新渠道
扬州市广陵区汶河街道荷花池社区位于扬州古城西南部,辖区面积0.65平方公里,居民户,常住人口人。由于历史的原因,居民中存在明显的“三多”现象,即:老龄人口多、困难家庭多、失业待业者多,这一特点与现代小区迥然不同。
引人瞩目的是,该社区失业待业群体多为40—50岁女性,依靠市场机制很难提供就业渠道,荷花池小区的张英,自下岗失业后,为了补贴家用,在小区做起了10多年的配钥匙的小生意,因摊位位于荷花池小区东大门口,没有固定经营场所,不好办理工商执照,便一直没有合法身份,遇到工商所检查,就不给营业,四处打游击。社区发现后经过协调,主动帮她在荷花池小区东门找了个面积为8平方米的沿街门市,并依托创业中心的营业执照办理了服务证手续,自此她的经营步入了合法化轨道。
如今,张英不仅有了自己实体店,她还利用了这小小的门面房,拓展了业务范围,把这个门面房变成了加工点。几年来,不仅张英的加工点生意红红火火,还帮助周围多名大龄妇女解决了就业问题,真正实现了创业带动就业。现如今,她以电子、塑料产品加工为主的加工点分布在各社区。“解决了12位本地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她们平均每月能拿到二千多元工资。同时还吸引了更多的外来工在加工点慕名就业或者兼职。”经她帮助过的姐妹们如是说。
不仅如此,除大龄妇女外,还有不少残疾人通过学习张英这种方式实现了自力更生、自主创业。通过这种因地制宜的送货上门和上门取货的自主就业创业方式,让十余名残疾人足不出户实现了就业和创业带动就业,使许多家庭生活状况获得了根本改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