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多年几近消声灭迹的供销社,近一段时间以来却又频频亮相,被推上网络热炒成网红。
对于供销社这个事物,现在的年轻人多不甚了了,特撰发此短文予以简介,以飨众多的读者。
一、供销社的性质
供销社,是供销合作社的简称。
中国的供销社,源于中华民国初年,年3月成立的“北京大学消费公社”,最初是一个以社员为主体的、集体所有制性质的合作经济组织。
新中国成立后的年11月,中央合作事业管理局成立,主管全国合作事业。
年7月,成立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供销、消费、信用、生产、渔业和手工业合作社。
其后供销社的发展道路曲折多变,曾三度与国家商业部门合并,由民营转为官办,因而也三度成为全民所有制商业组织。
年,供销社恢复为民办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组织
二、供销社的发展简史
(一)供销社的理论思想
供销社为舶来品,其理论思想从西方传入中国时,初时译名曾经有“协同组合、协社、协作社”等不同名称。
待到实践上成立组织时,历史上曾有消费公社、消费合作社、合作商店等不同称谓。
中国供销社的历史,理论思想传播上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这种发源于西方的理论思想,则最早是通过中国赴日本留学生,学习归国后传入中国。
(二)供销社的组织实践
供销社副著实践,成立组织则始于中华民国初期的年3月成立的燕京大学消费公社,
民国时期合作社运动初步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供销社,始于20年代的工人运动中,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进一步发展壮大;新中国成立后,则大行其道,成为农村农业生产资料供给、农产品收购,以及生活资料供给的独此一家经营者,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红极一时,处于供销社发展的辉煌顶峰阶段。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后,一家独大不再,经营规模逐渐萎缩,一蹶不振,几近消声灭迹;近一段时间,在党和国家政策扶持下,呈现复兴态势。
二、中华民国时期的供销社
中华民国时期的供销社,主要处于理论思想的传播,实践成立萌芽状态的组织,以及初步发展时期。
(一)供销社的萌芽
清末民初,合作社这种西方的思想,最早是通过赴日本留学生,学习归国后传入中国;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的两位日本归国经济学教授开授“产业组合”课程。
当时的中国报刊文章将合作社称之为“协同组合”、“协社”、“协作社”等不同称谓。年,留美归国的薛仙舟译为“合作社”,从此这一译名就成了标准名词。
合作社运动的浪潮对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影响很大,年,孙中山先生在《地方自治开始实行法》中提出:“地方自治团体所应办者,则农业合作、工业合作、交易合作、银行合作、保险合作等。”大力的倡导新生的合作社运动。
2、中国第一个合作社
国立北京大学,早在清末就开设“产业组合”课程,在师生中孕育和传播合作社思想。年,北京大学法科教授胡钧在校刊载文倡导建立合作组织。同年12月29日,召开有各科师生60余人参加的筹委会,通过章程,办社宗旨是为本校教职员及学生服务,以社员购得价廉物美的物品为目的。
年1月8日,经校长批准把景山东街42号房屋拨给合作社作为售货处,并开始招股集资,到3月8日,招股股,每股5元,银币元。
3月30日,举行消费公社成立大会,公推胡千之为临时主席,由胡钧教授代表蔡元培校长致辞,北京大学消费公社正式宣告成立,并于当日开始营业。业务经营分图书、杂货两个部。社员凭证购货,可享受优惠,并可记账支取物品,每人限额2元,一个月内归还。公社半年结算一次,净利30%为公积金,20%为办事人员酬劳金,50%为社员分红。
国立北京大学消费公社,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合作社,在中国合作社运动史上,占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3、其他地方早期成立的合作社
早期成立的民办消费合作社,还有:
年6月成立的上海职工合作商店,10月成立的同孚消费合作社,年4月成立的上海消费合作社;
年1月成立的湖北省武昌时中合作书报社;
年3月成立的浙江省宁波第一消费合作社;
年初成立的湖北仙桃镇消费合作社等。后来合作社逐步的发展壮大,促进建立了合作社法。
2、民国时期的发展
年,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合作运动开始逐步发展起来。年,中国合作学社、中国合作运动协会等民间研究机构成立。年3月,国民政府领导人蒋介石先生,从组织上加强合作社运动的管理,指示国民政府的实业部增设“合作事业管理局”,统一管理全国合作社工作。
到年2月,各种类型的合作社超过了12万个,股金62万,涵盖了生产、粮食、消费、信用4大板块。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供销社运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供销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供销社的历史比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还要久远。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建党初期、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都曾大力推动合作运动和合作社的发展。
(一)中共创办的第一个供销社
中国共产党在党成立之初,就已经发明了供销社这个经济组织形式。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很重视开展发动工人运动,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在上个世纪20年代,曾经组织过香港海员罢工、上海日华纱厂和长江海员大罢工、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等大规模工人运动,其中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就是比较出名的工人运动之一。
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人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人领导的安源工人运动中,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合作社——“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也是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仅有的一个合作社。
合作社由工人们自己管理,自己经营。消费合作社主要出售米面、粮油、布匹、鞋服等生活必需品。货品从长沙采购,然后由铁路工人顺路捎回来,省去了运费,因此价格比市面价格便宜,使工人们免受奸商剥削。但是消费合作社周转资金太困难了,经常出现断货情况,针对这一情况,又发明了招股的办法,社员自愿入股,享受分红。社员们认为消费合作社是为大家谋利益的,所以积极踊跃买股。
“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的创办和发展,对于改善工人的经济生活,团结工人坚持斗争,训练工人管理经济的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事业积累了最初的经验。
“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规模越办越大,这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发展供销社,积累了宝贵经验。
(二)中共领导下苏区的供销社
1、中央苏区的供销社
伴随着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赣南闽西的开创,中央苏区约互助合作运动从闽西兴起。年11月,福建上杭县才溪区消费合作社创立,这是中央苏区最早创办的合作社。
年夏,才溪又创办了全苏区第一个劳动合作社。随后,各地纷纷仿效,创办了各类合作社,涌现出犁牛、粮食、生产、信用等各类型的合作社,闽西互助合作运动得到广泛推广、蓬勃发展。
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确定由中央财政部管理合作社工作。次年,《合作社暂行组织条例》、《合作社工作纲要》等先后出台。
年12月,为了发展苏区经济,统一合作社的领导,中央在瑞金叶坪组织召开了中央消费合作社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消费合作总社,合作社运动在整个苏区风起云涌,消费合作社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中央苏区消费合作社在土地革命战争中发展壮大。据统计,年中央苏区共有各种合作社个,股金30余万元,主要是消费合作社和粮食合作社,其次是生产合作社。
消费合作社肩负起发展调节苏区经济、打击奸商不法行为、平抑物价、优红属、援战争等重要任务,保持了苏区物价平稳,保证了苏区军需民用物资供应,稳定了苏区的经济秩序,顺利地完成了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权赋予合作社的光荣使命。
2、鄂豫皖苏区的供销社
年,随着国民党军队四次军事围剿和严密封锁,鄂豫皖根据地物资供应十分困难,当时的鄂豫皖苏区的创始人、鄂豫皖苏区年轻的土地主席、年仅22岁的中共军事家吴焕先,创立了鄂豫皖苏区供销合作社。
年,箭厂河苏维埃政府在箭厂河河埂上创办一个消费合作社,取名为“十美公杂货店”,合作社开始是集资入股,金额不限,每个社员发一个购买证,主要经营柴、米、油、盐、糖、烟、纸张、茶叶、布匹、豆腐、猪肉等。
合作社的创立,有效地解决了人们生活问题,解决了部队的供应紧张,也给当地贫苦百姓带来了收入。随着第一个合作社的成功,吴焕先将这种合作模式推广到全根据地,并深入到国统区。
苏区强劲彭勃的合作社运动,为以后的合作社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打大了良好的基础;也为以后的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乃至新中国成立后合作社的发展奠定了坚突的基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三)抗日根据地的供销社
年抗战爆发后,陕甘宁边区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为了反对敌人的封锁和扫荡,建立独立的经济,都大力支持合作社经济。
至年上半年,合作社已经发展到个,社员26万人,股金万元。到年10月,华北五省农村供销合作社共有个,社员万多人。
抗日战争时期,合作社事业在陕甘宁边区深入发展,年12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发表了《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其中专门论述了“关于发展合作事业"的问题,赞扬了南区合作社的道路和经验,并号召向南区合作社学习。南区合作社的经验,影响深远,波及面广,对推动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合作事业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年抗战爆发后,陕甘宁边区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为了反对敌人的封锁和扫荡,建立独立的经济,都大力支持合作社经济,年上半年合作社已经发展到个,社员26万人,股金万元。到年10月,华北五省农村供销合作社共有个,社员万多人。
(四)解放战争时期的供销社
解放战争时期,随着革命进程的大发展,中共领导下的解放区的合作社运动,更是呈现出强劲发展的势头。
年1月华北合作委员会召开华北供销合作会议,提出自上而下建立合作社领导机构,成立华北供销合作总社。
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供销合作社”的名称,并指出“必须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普遍组织供销合作社,这是把小生产者和国家结合起来的一根经济纽带。之后,随着东北、华北地区相继解放,供销合作社在两区有了快速发展。
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对合作社作了若干规定,使合作社取得了法律保障,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新中国成立后合作社的迅速发展。
年11月,中央合作事业管理局成立,主管全国合作事业。
四、彭勃发展的新中国合作社运动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供销社
年7月,中央合作事业管理局召开了中华全国合作社工作者第一届代表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社法(草案)》《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章程(草案)》等重要文件,成立了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供销、消费、信用、生产、渔业和手工业合作社。
年7月,中华全国合作社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修改了社章,将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更名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建立了全国统一的供销合作社系统。
在党的领导下,供销合作社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组织体系,到年底,发展基层供销合作社3.2万多个,社员1.5亿多人,占当时农村总户数的90%以上。
—年,到“一五”时期末,全国农村供销合作社基本完成构架,中央成立总社,省地(市)、县成立联合社,乡镇成立合作社,村设立“双代店”。供销合作社在全国得到迅速发展,从城市到农村建立了批发和零售机构,形成了上下相连、纵横交错的一个全国性的流通网络,供销合作社遍布广大农村。
—年,供销合作社秉承为农民服务的宗旨,艰苦创业,不畏困难,热情为农服务,肩挑背扛,送货上山下乡,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与农民建立了休成与共、水乳交融的亲密关系。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供销社成为连接城乡、联系工农、沟通政府与农民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对恢复国民经济、统一财经、稳定物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民生活、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曲折的发展道路
年以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时期,与国营商业部门三次合并,后又三次分开,由集体经济变成全民经济,改民办为官办,因而供销社也三度成为全民所有制企业。
—年,供销合作社曲折发展,与国营商业“三合三分”,贯穿了供销合作社40年的发展历程。
年—年,第一次与商业部合并。
年—年,恢复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年—年,第二次与商业部合并;供销社取消股金分红制。
年—年,恢复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年—年,第三次与商业部合并。
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恢复设立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至今。
(三)辉煌的岁月
供销社设有各类经销农业生产资料如农药、化肥、农具的农资公司,收购经销农产品的棉麻公司、土畜产品公司、果品公司、再生资源(废品回收)公司等。
供销社除经营购销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外,还设有供给生活资料的百货食品日杂门市部,以及饭店、旅社、理发、洗浴、小型维修等服务业。
在当时的计划经济下,供销社是农村唯一的商业流通系统,经历过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生活的人,对供销社都留有极其深刻的印象。
因为在广袤无垠的农村,你无论买什么商品,生活开门7宗物——柴米油盐酱醋茶除外米,还有衣装鞋袜被褥,儿童玩具、学生用品,糖果糕点、禽蛋肉类、海鲜河鲜、蔬菜水果副食品,厨具餐具、家用电器,五金交化、日用杂品。特别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青年恋爱结婚的必须品,供销社是唯一选择。
在供销社发展最火热的年代里,供销社遍布了我国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供销社的工作人员、包括营业员,都是人们十分羡慕的、普通人可望不可即的工作。
当时的供销社在全国农村独家经营,泱泱农业大国广阔的发展空间,使经营生产规模不断膨胀扩大,覆盖中国农村五湖四海每一个村落,供销社系统几乎掌握了整个农村经济运行的命脉,处于供销社发展历史上的辉煌顶峰阶段。
(四)几近消声灭迹
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后,供销社在农村商业经济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不再。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也让曾经在计划经济中畅游的供销社,一时间完全无法适应新的经济建设模式。
大量的公、私资本进入农村商业经济市场,在其强有力的竞争下,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入的大趋势下,化肥、棉花等农资专营权被取消,供销社失去垄断优势之后,供销社的经营生产规模逐渐萎缩,经营效益断崖似的直线下滑,一蹶不振,几近消声灭迹。
供销社的发展,必须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变迁来发挥自己的优势,用服务三农的基础职能,来强化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让曾经一家独大的供销社,找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五)再铸辉煌
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年4月,全国总社部署专项改革试点。经过综合改革,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进一步夯实,为农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年9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第七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全系统积极谋篇“十四五”发展蓝图,为开创我国供销合作事业新局面而不断奋进。
近一段时间,在党和国家政策扶持下,供销社呈现复兴态势,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