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玩具 >> 玩具优势 >> 正文 >> 正文

老玩具玩出了新花样,他用巧手创新留住

来源:玩具 时间:2022/12/31

柳森林亲手制作的各种老玩具。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 郭梦桐摄

在济南经十路与腊山河西路交叉口附近有一个小区,柳森林的工作室就开在这里。他是一名制作济南老玩具的手工艺人,是老玩具非遗文化的第五代传承人。从小,柳森林就跟着爷爷学习制作玩具,直到40岁以后,柳森林将其作为第二事业来从事,算起来他专注制作老玩具的时间已经有17年。这些年,经过柳森林的巧手创新,老玩具总共衍生出了多个文创产品。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非遗的发展离不开创新”。

“老前辈们的巧妙构思”

走进柳森林的工作室,就能看到他亲手制作的各种老玩具。摆在桌上的是老玩具中较为经典的样式,是老济南老玩具中的代表作品。

翻猴、核桃车、猴子爬杆、竹节龙、老式拨浪鼓……上了年纪的老济南人在这里一定能找到小时候的乐趣。不同于现在各式各样的玩具,这些老玩具的制作全部采用木头以及合榫合卯的制作工艺,怀旧感十足。

在这间不大的工作室里放着3台木材切割机、一台数控机床,除此以外,各种各样的工具摆满了工作台,红木、杨木、桃木的边料散落在桌子上。工作时,柳森林先是戴上老花镜,按着画好的图纸把一块块木板切割成型,再按照特定工艺将其连接起来,基本上一个老玩具就做好了。

“老玩具的精髓之处不是说工艺有多么难,而是老前辈们的巧妙构思。在那个没有电没有胶水的年代,这些玩具都是利用力学原理实现的,这才是吸引人的地方。”柳森林说。

“传承与创新并举”

济南老玩具传承至柳森林已经是第五代。年,柳森林把家族老玩具制作项目提交了非遗申请,成为了天桥区级的非遗项目。同时他也成为了一名济南老玩具非遗传承人。

老玩具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柳森林也从多年制作老玩具的经验中体会到,老玩具也要“玩出新花样”,让原本已经过时的老玩具焕发出新活力。这些年,柳森林慢慢把制作重点转向了文创玩具,转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这个兔子王捣药前后花了4个月的时间才做好,底下有一个电动按钮,按一下就能来回摆动,这个失败了很多次,一开始是用钟摆原理,也是用电池提供动力,结果不能实现捣药的这个动作,换成了现在这种。”这些传统老玩具加进了“现代元素”,比如给玩具“供上电”,又或者是从外形上加以改造,使之更加活泼生动。

几年前,通过去章丘等地交流学习,柳森林发现当地的葫芦文化也可以融入老玩具制作中,交流回来后,他把传统核桃车上的“核桃”饰品,换成了“葫芦”,之后又把葫芦元素融入多种老玩具当中。

目前为止,柳森林开发出了约种文创老玩具,在他自己开设的小店里,这些玩具销量可观,颇受广大年轻人的欢迎。

“盼更多人传承下去”

柳森林每次研发出新的玩具,总会给自家外孙留一个。他说,“就像我爷爷小时候给我做玩具一样,我也想给孩子们做一些老玩具,让他们的童年更快乐。”

“每次玩起这些老玩具,都会勾起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柳森林说,通过老玩具的销量,他感到老玩具所承载的简单生活理念,如今也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提倡。

目前,他的济南老玩具已经走进了校园,他也被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成为了学生们的“手工教师”,让少年儿童放下手机,从娃娃抓起,通过高校、社团签署实践基地、开设工作室等途径宣传老玩具非遗文化。

“现在做这一行的人不多,希望更多人能参与到其中,从小开始培养,无论是对孩子的动手能力还是文化传承都有许多好处。作为老玩具的非遗传承人,我会积极推广老玩具,让这项非遗文化被更多人所知道。”柳森林说。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 郭梦桐)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