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6岁某个时段,原本已分床睡许久的他,却突然变得胆小起来。晚上睡前看着黑乎乎且有风吹树枝沙沙作响的窗外,可怜巴巴地说:“妈妈,外面好黑,我害怕!”
我安抚一阵,给他打开小夜灯,才离开他房间。然而后半夜不知什么时候,孩子却抱着自己的枕头挤到我们床上,蜷缩在床尾睡到了天亮。对此我是既心疼又无奈,好端端的,是怎么了呢?
明明早就习惯分床睡,却突然又行为倒退?反复询问下,孩子终于道出心里的小秘密。“妈妈,我怕黑,怕鬼!”原来,这才是他“行为倒退”的原因。
很多孩子怕黑,因为黑暗中视线受阻,所有的事物无法明辨,存在许多不可控因素,也潜藏着一些未知风险,所以孩子没有安全感,仍是人之常情!
国外有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经调查发现,4-12岁的孩子,怕黑的比率达到73.3%。但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怕黑的比率下降到48.8%。
为何怕黑的孩子会集中在4-12岁的阶段呢?理由是孩子对世界有了初步认知,想象力丰富。但毕竟是半懵懂的年纪,容易将内心不安与黑暗联系起来。
孩子内心真正的恐惧,主要来自5个方面除了怕黑以外,孩子的真正的恐惧心理,还可能来自以下5个方面:
①害怕自己想象出来的“朋友”
4-6岁的孩子,会把周围一切事物当成有生命或有意识的存在。他们会把玩具甚至凭空捏造的形象当成自己的伙伴,并与之真实互动。
事实上很多故事、绘本、动画片包括我们自己,都是这么引导孩子的。这本是为了保护孩子的童真、童趣与想象力,而为他们编织的童话。
但童话也有反面素材,在孩子丰富想象力加持下,他甚至可能害怕自己创造出来的“朋友”。比如灯光下倒影晃动、风吹过拂起窗帘……孩子都会认为那些是“怪物”!
②来自家长的“恐吓”教育
很多家长教育调皮、不听话或犯错的孩子,常规的说辞起不到震慑作用,便会厉声“恐吓”。“你再不听话,让坏蛋把你抓走”、“还不回家,小心狼外婆把你叼了去”……
除了恐吓,有的家长还会将孩子关小黑屋以示处罚。这样的方式虽暂时起作用,但长久来说会加深孩子内心的恐惧感,孩子会更害怕独处!
③受电视、视频或图书等不良内容影响
有一次,我给孩子打开电视,便到厨房忙了起来。不一会儿孩子跑进厨房,一把抱住我大腿。疑惑出来一看,电视上明明是幼儿动画节目,却偏偏有打僵尸的画面情节,难怪孩子害怕!
信息时代,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几率越来越高,几乎难免会接触一些含残暴、血腥等内容。有些内容看似正常,却配以阴森、诡异的背景或音效等,孩子看后也会不适应,甚至睡觉都做噩梦。
④受现实生活情节或事件的影响
很多时候,孩子对的“鬼怪”的恐惧,源于现实的生活情节或事件。比如莞妈小时候有一次听小伙伴讲起蛇钻被窝的故事。自此便有了无数个害怕到失眠的夜晚,至今见到蛇形动物都不寒而栗!
又比如,家中突有亲人去世,或大人在谈论某些儿童不宜的恐怖案件或情节时,被孩子听了去。孩子突如其来地直面死亡,会感到害怕又无助!
⑤孩子只为寻求家长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