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玩具 >> 玩具发展 >> 正文 >> 正文

有人为了ta一天只吃一餐专家揭秘盲盒让人

来源:玩具 时间:2022/11/17

大象新闻记者李昌

电影《阿甘正传》有一句经典台词:“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会是什么味道。”盲盒也是这样。

然而近日,上海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上海市盲盒经营活动合规指引》,将盲盒推到了风口浪尖。官方开始给盲盒产业立规矩,消费者怎么看呢?盲盒是快乐还是成瘾?记者采访了多位盲盒“狂热者”,以及郑州多家商场,为你打开“盲盒之谜”。

拼!真拼!河南爱好者这样买盲盒

“虽然现在对盲盒早已‘粉转路人’,但大学时期我是妥妥的盲盒‘脑残粉’。”郑州某高校应届毕业生王蝶告诉记者,自己从大二开始接触盲盒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每个月元的生活费中,至少有三分之二用来买盲盒了”。两年多时间,王蝶收集了超过个盲盒玩偶,其中有超过30件是一模一样的,累计花费近4万元。

“你可想而知我每月的伙食标准、生活质量有多低。”王蝶说,为了攒钱买盲盒,自己几乎每天只吃一顿饭,“早餐没胃口,不吃,晚餐要减肥,省了。但这些都是借口,其实都是想买盲盒的欲望在作祟。”

毕业后,面对租房等生活压力,王蝶慢慢打消了对盲盒的执念。“只觉得当时很傻,我现在宁愿把买盲盒的钱,用来买牛奶、鸡蛋!”

95后开封女孩姜砚,则自称是一个“霉运盲盒爱好者”。因为她购买的盲盒,总会倒霉的撞同款。最不走运的一次,她连续拆出了三个一模一样的“杰尼龟”。“就很不开心嘛,60元一个,浪费了块钱,”姜砚有些无奈地表示:“不过愿赌服输,这恰恰也是盲盒的乐趣!”

盲盒门店已成郑州商场的标配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此前发布的《中国潮流玩具市场发展报告》显示,以盲盒为代表的潮流玩具正成为新一代年轻人休闲、交流的重要载体,预计年潮玩市场规模将达亿元。

盲盒诞生于日本,起源可追溯至上世纪日本的福袋。20世纪初,日本百货公司年末为了处理尾货商品,往对外销售的福袋装入价值高于售价的商品,但是在开袋前,没人知道里面有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盲盒已演变为在同款盒子里装着不同样式的搪胶玩偶。

“现在哪个商场如果没有PopMart之类的盲盒专卖店,那就算是功能性缺失——没办法,年轻人就好这一口!”郑州万达广场招商负责人王光耀表示,“郑州各大城市综合体现在在招商时,一般都会专门谈一家盲盒门店,即便是社区综合体,至少也要摆放上盲盒售卖机。

“一个系列的盲盒有十几款不同的玩偶,抽着哪一款完全随机,运气好时会抽到市面上几乎见不到的隐藏款。”郑州锦艺城潮玩店主刘女士介绍,隐藏款是盲盒的标配,以市面上最火爆的盲盒玩偶Molly系列为例。每套系列会有12款式造型,每一箱12套里面都会有一个隐藏款,也就是说抽中隐藏款的概率为1/。

买盲盒为何容易停不下来?

随着盲盒的火爆,盲盒这一概念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所谓“万物皆可盲盒”。某知名运动品牌把球鞋做成了盲盒,而某旅游网站更是在线上把机票做成盲盒。

年元旦刚过,肯德基和泡泡玛特DIMOO的联名款盲盒正式开售。消费者需要购买一个99元的套餐,才能获得1个盲盒。在这种情况下,不少门店还出现了排队、哄抢、一盒难求的情况,甚至有人一次性花了上万元买了份套餐。

盲盒为什么这么让人上瘾?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张都分析认为,激发收集癖和赌徒心理,是盲盒大行其道的两大利器。

首先,盲盒中的玩偶往往不会是我们常见的动漫人物,而是由设计师设计的小众潮流玩具。这些潮玩跟普通玩具的区别,是其消费目的不是用来“玩”,而是用来收藏。

因此,一些限量的隐藏款玩偶,涨价幅度远不止几倍。比如,一款名为“潘神”的隐藏款玩偶,在咸鱼上从59元被炒到0元,涨了20倍。

如同“理财产品”一般的盲盒玩偶,更是激发了不少人不惜本钱。为了确保能得到隐藏款,一些玩家甚至会将整箱盲盒买回家,不过代价是一次要购买个盲盒。

此外,张都认为,盲盒的不确定性,充分调动了购买者的“赌徒心理”。“人是被激素支配的高等动物,在紧张刺激且未知前景的场合,大脑会分泌出让人愉悦的激素多巴胺和内啡肽,这种感觉是很容易成瘾的。”张都分析说:“这大概也是一些人买了一次盲盒,就停不下来的重要原因。”

盲盒高利润消费者真的不在乎吗?

据国内排名头部的某盲盒销售商的官方数据显示,其18到29岁的消费者占比58%,且四分之三的用户为女性。由此可见,盲盒几乎是瞄准年轻女性的靶向消费产品。

熟谙营销之道的郑州多么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晓冬表示,“年轻女性兼具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对有设计感的玩偶不是太有抵抗力。每个盲盒的售价在59-89元之间,虽然单价并不算高,但盲盒的魔力就在于会不停复购,消费总金额不知不觉中聚沙成塔。”

盲盒的定价真的合理吗?郭晓冬在网上扒出了部分盲盒代工厂的报价,批发单价普遍在7-15元之间,相比盲盒动辄59到89元的零售价,利润率极高。

郭晓冬用卖包子举了个形象的例子:“比如说,市场上包子素馅的1元一个,肉馅的3元一个。这时候你往一堆包子里加进一个定价20元的“隐藏款”——鲍鱼馅的包子,这个包子就形成了一个价格锚,把消费者胃口一下子吊起来了。然后你把所有的包子统一定价为三元钱一个。哪怕顾客花三块钱最终吃了一个素馅包子,他也只会哀叹自己这把运气不好,一般不去考虑价格上的问题。”

那么,消费者真的在意这种高利润率吗?对此,爱好者姜砚表示:“盲盒最令人着迷的地方就在于拆开的那一刻,惊喜失落就在一瞬间,有种等待彩票开奖的兴奋,我愿意为那份期待买单!”而对于上海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上海市盲盒经营活动合规指引》,姜砚也非常赞同,她认为,明确提出单个盲盒售价一般不超元、禁止向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销售盲盒等建议,“是一种为消费者负责的‘防沉迷’举措——要娱乐而不是‘氪金’,才是盲盒快乐的源泉。”

“正所谓风水轮流转,现如今风靡于95后的盲盒,其实很容易让人想起属于80后的‘盲盒’——小浣熊干脆面。想当年,哪个孩子不是为了收集干脆面内的水浒将人物卡,坚持吃下一包包早已吃腻的干脆面呢。”张都认为:“盲盒热是一种现象,每一代人都有属于当下时代特征的兴趣爱好,商家创新赚钱,消费者承受得起玩的也是个心情,各取所需罢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