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链接:在小区孩子玩具被抢,要教他抢回来吗?(一)
好了,最棘手的问题来了,对方孩子坚持不愿还,继续拿在手里玩儿的时候,怎么办?
先说一下我的选择:我会平静地去找另一方的家长,“不好意思,xx妈妈,打扰一下,刚才您在聊天可能没注意到,xx拿了宝宝正在玩的玩具。”
表明的态度是:对不起,无论对方家长当时有无看到,这个问题需要对方家长出面管理了。
为什么要这么做?一些妈妈顾虑如此做法会被邻居说长道短,说自己小气抠门,或者担心会破坏邻里和谐的气氛;还有妈妈焦虑长此以往,孩子会太依赖成人,而学不会自己想办法处理问题。
一个问题带出了更多深层的问题:面子问题、邻里和谐问题、是非观念、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一问自己,哪一个最重要?每个人看重的不同,选择的处理方式就会不一样。
在我看来,向年幼孩子传递基本的是非观念是最为重要的。
社交能力,学习能力、创造力……各种能力的发展只有建立在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之上,孩子才不容易走偏。
而诸如这种“未经他人同意,可以随意拿走他人的东西吗?”的基本是非观念,需要这么小就开始建立么?
要的。因为——
0-6岁的孩子以其强大的吸收性心智,吸收他所在环境的一切:周围人们的言、行、举、止、处理问题的方式等等。我们的选择、我们的判断、我们的态度,统统都会被孩子的吸收性心智默默吸收,最后内化成为他们的人格。(点击链接:一个视频看吸收性心智WhatisAbsorbentMind)
之所以要请对方家长出面解决,是因为我想通过这件事情的处理,让孩子吸收到疆界、物权这些虚无的概念:他的东西就是他的;我们只有尊重了他的疆界和物权,他才能分清自己疆界之外的东西是别人的。只有在他被平等对待的情况下,他才能学会去尊重别人的疆界和物权。
我想让他吸收到一些基本的是非观念,一些根本的做人原则:想要玩他人的玩具,不是不可以,但必须经过主人的同意。未经同意,不可以随意拿走他人的东西——别人不能随意拿走他的,他也不能随意拿别人的东西。
我想让孩子吸收到勇气、锲而不舍这些品质:面对问题不退缩、不回避,勇于捍卫自己的物品:既要有勇气去面对那个看似强势的孩子,还要有勇气去面对成人。而如果我们自己都没有勇气去面对另一个成人,又如何让孩子习得勇敢?
我想让他吸收到:以暴制暴,抢回来并不一定代表勇敢,平静、坚定、理智地解决问题,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勇敢。
很多人同意要帮助孩子建立是非观念,但如果一边教年幼的孩子要把自己的东西分享出去,同时又教他们以抢回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玩具,请问这些2-3岁孩子的小脑瓜里,如何分得清哪些东西可以抢,哪些不能抢呢?
那些内心不愿意分享,但被成人强迫、利诱而不得不分享的孩子,内心的感觉难道不正是有人抢走了自己心爱的玩具吗?这些孩子也更容易发生不问青红皂白就动手抢玩具的行为。如果不把真正的物权概念传递给这些孩子,让他们分清我的,你的,他的,反而去训斥孩子,这些被叱责的孩子会心生怨恨(因为他的东西也被强迫分享过),更变本加厉地重复这些行为。
是非观念、做人原则、勇气、解决问题的态度、方式等等,这些缥缥缈缈的东西,如果仅仅靠被普遍采用的说教、讲道理、讲故事、看绘本让孩子来学习,只会让虚的东西更虚;它们需要依靠成人自身正确的语言和行为示范才能真正地潜移默化传递给孩子。日积月累,孩子们才能在今后更漫长的生活历程中渐渐懂得明辨是非,学会坚持真理。
0-6岁期间,成人对孩子物权的保护和正确的指引及示范,也会关系到孩子到小学阶段甚至中学阶段如何面对可能发生的校园欺负。很多孩子到了小学,自己的东西被调皮的孩子拿走,不知道如何应对,要不就默默忍受,要不就对打开抢,正是因为在0-6岁阶段他们没有机会习得如何正确处理类似的问题。
而在年幼时候建立起物权和疆界的基本概念,也将对他们今后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儿时学会平静坚定,不卑不亢地捍卫自己的玩具,以后才有可能以同样态度捍卫自己在生活中的各种权利。
再补充一句:
即使孩子没有在玩这个玩具,同样不能随便让其他孩子拿走。还记得有一次,宝宝蹲在地上看小蚂蚁呢,他的一套高尔夫玩具放在路边,另一个孩子走过来拿起玩具挥舞起来,一旁的老人家赶忙制止:“不能拿!”
孩子停下手来没看老人家,反而看看我,似乎在看我的脸色,我笑着和他说,“你想玩这个玩具吗?这是宝宝的玩具,你问一下他看可不可以玩。”宝宝的玩具,需要他自己同意,我不会代俎越庖,因为自己的孩子没有在玩,就大方地代他同意,这也是没有尊重他的物权。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看孩子的什么呢?看他的语言、行为,更看孩子从言行中透露出来的性格和品质。七岁孩子的品性,可以从他0-7岁间的生活经历中找到答案。
每当看到5-6岁孩子身上仍有把自己的东西看得非常紧,不太愿意分享的时候,如果溯源,往往可以知道,他们一般有着被强迫分享的过往经历。
当然,这些并不是不可以改变的。在学校,我们尊重每个孩子的物权但又从不强调分享,从不给孩子上分享的主题课,然而分享的氛围始终弥漫在教室中。
孩子们自发地带绘本来学校分享,带健康的零食来学校分享;当有孩子忘了带防蚊液、防晒霜时,总有孩子会把自己的东西分享给那个失落的孩子;有孩子弄湿了自己的衣物,总有孩子大方地借出自己的衣服;孩子们开心地把自己的工作作品送给朋友……
总有一些刚进校的年幼孩子的家长看到孩子拿了他人分享的零食时,会觉得应该礼尚往来,于是让自己的孩子也带一包零食或者一本书来学校分享,但往往这些年幼孩子的心理还没有真正准备好分享,这个时候,老师一定会尊重这个孩子,询问他/她是不是真的愿意分享,如果孩子不愿意,就会告诉孩子,可以把自己的东西收到书包柜,谁也不会拿他的东西。
当这些孩子体会到他的私人物品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时,当他们体会到了他人分享带给自己的好处时,当他们自发的分享被感谢,体会到了助人为乐的快乐时,这些孩子慢慢地就开始愿意分享了。
这个等待的过程可能比较短,也可能比较长,但相信我,只要你这么做,耐心等待,分享,这个美好的品质,不用刻意教,一定会自然而然地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发生……
(全文完)
西丽校区深圳湾校区报名持续开放中,欢迎家长们预约参观。
相关链接:
两三岁的娃争抢玩具,千万不要强调分享
蒙氏老师推荐的绘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