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玩具 >> 玩具发展 >> 正文 >> 正文

玩具总动员4以玩具的视角去看待人类世

来源:玩具 时间:2023/12/2
黑龙江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www.t52mall.com/
重刷了一遍《玩具总动员4》,“我为什么是活的?”“我不知道”结局中的这一幕,让我看到了皮克斯将玩具世界观进一步深化的潜力,甚至还让人有点细思极恐。和前三部从人类的视角去幻想玩具的世界不同,第四部是以玩具的视角去看待人类世界,所以处处充满了引人深思的哲学问题。第四部的玩具们首次开始追求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哲学三问,并第一次开始思考什么是对自己最好的,而不是对自己的主人最好的,这是一种极其强烈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胡迪最后的放手,是因为他明白了自己的付出,不是纯粹出于所谓的“责任”和“使命”,并不是彻头彻尾的“无偿”的。他渴望从邦妮身上获得一定程度的回报,他希望自己让邦妮快乐,邦妮作为回报就也会让自己快乐,所以当他最后明白邦妮给不了自己所需的这种幸福后,他选择了离去,去追求属于自己的人生。从“玩具需要孩子”,到“玩具需要爱”,“爱”和“孩子”不再划等号,玩具之间也可以有爱情、亲情、友情。“内心的声音”的出现,将玩具的地位提升到了和人类真正平等的一种生命,玩具的爱不再是无偿的而是彼此平等的情感交换。皮克斯将玩具们从“让孩子们快乐”这一枷锁中解放了出来,从而让玩具们的故事真正实现了“宇宙无限”,从今以后就算有玩5、玩6我也丝毫不担心砸烂招牌的问题,因为整个系列已经彻底自由了。“我为什么是活的?”、“我不知道”这一问一答是具有颠覆性的,面对新玩具发自本能的提问。叉叉没有像开篇的胡迪那样给出诸如“你是为了让邦妮快乐”、“因为邦妮需要你”之类的回答,而是给出了一个“我不知道”。“玩具”的定义从此刻开始在这个系列中被颠覆了,没有人能再去规定玩具们应该做些什么,他们可以做任何事,只要那能让他们的内心获得平静。这是一部拍给刚刚或者已经成为父母的人看的“育儿科普篇”,胡迪的角色介于“孩子”和“父母”之间,对邦妮和安迪这些人类角色讲,他是孩子。而对叉叉和盖比这些新生代玩具来说,他又是父母,也正好是荧幕前这些菜鸟爸爸妈妈所处的状态:心态上还是孩子,可已经开始肩负起为人父母的职责。皮克斯很巧妙的发现了“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和“摆脱对孩子的依赖”之间的一种内在联系,即两种心态都不是从自我出发,而是围绕他人建构自身的一种畸形的寄生关系。从而将“妈宝”和“溺爱”两种社会问题统一起来进行探讨。因为胡迪自身需要他人的认可和依赖才能维持对自我的认知,所以面对叉叉,他会无视叉叉的想法而一定要将它置于自己的“关爱”之下。胡迪在高速路上对叉叉的“说教”,虽然很短且比重不多,但却会让观众非常的难受,皮克斯的小算盘从中可见一斑。尽管由于篇幅的原因,最终只表现了胡迪对邦妮的放手,而让叉叉维持在了一个“被说教”的状态,显得有些不负责任的同时,也让片尾面对新玩具时的问答弱化了很多,但皮克斯的野心,还是让我觉得玩5乃至玩6并不遥远,甚至让我觉得人类和玩具的平等对话可能就在下一部了。作为追随本系列多年的铁杆粉丝,当影片最后胡迪和那群一起出生入死的老兄弟们告别的时候,我终于还是泪崩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