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玩具的发展历史
早在人类文明早期,玩具就已经出现,例如在新石器时代人们便开始制造玩具了,在红山文化遗址的开掘过程中,人们惊奇地发现了憨态可掬的陶猪娃娃和用木头雕刻的鱼,这些很有可能就是我国最早的“玩具鼻祖”,只不过木制品大多容易腐烂,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早已湮灭,能够保存下来的少之又少。陶猪而在西安半坡遗址挖掘出来的陶球与石球,这种被命名为“陶响球”的奇异物件,被人们确认为史前时代的玩具。进入春秋战国时代,齐国的都城临淄经济繁荣,盛况空前,随之出现了大量的新式娱乐方式,儿童蹴鞠由此出现。至南北朝时期,又出现了能用细线操控的木偶玩具,这种带有一定“机关设置”的玩具是玩具史上的一项创举。至隋唐时期,兴起了一项至今仍受儿童喜爱的玩具,即“风筝”。《村居》一诗中就描绘了一幅欢乐的童年图景,“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首诗虽然是清人写的,但用于描绘风筝出现的唐代也是十分合适的。放风筝到了商业经济十分繁荣的宋代,玩具有了更为明显的进步,这一时期在儿童中十分流行的玩具是“黄胖、磨喝乐与傀儡”。这是玩具名字听着怪怪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呢?简单来说,“黄胖”是一种可以灵活活动的泥塑玩具,人们往往在清明节外出踏青时给孩子购买黄胖玩具。而“磨喝乐”则是一种外形为小男孩的泥塑玩具,神态憨厚可爱,喜上眉梢,身穿红背心,双手持莲花。《东京梦华录》中有记载说:“七月初七,潘楼街东门外瓦子......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磨喝乐玩具一直到元代都非常流行,在七夕节孩子们会拿着磨喝乐前去“乞巧”。磨喝乐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专门的玩具售卖店铺,玩具至此形成了一种较为成熟的商业化产业,并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带有地域特色的玩具生产地。例如虎丘与高密的泥人,苏州的核雕,在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种名为“兔儿爷”的玩具,多用于中秋节供奉与七夕节乞巧。兔儿爷02传统玩具的价值特色
历经千余年的发展,小小的玩具背后也有着诸多的历史故事与文化内涵。例如中秋节的玩具“兔儿爷”,其形象是一只手拿药钵捣药的兔子,在神话里,吴刚因获罪被罚至月球砍树,但这棵树是能够自动愈合伤口的神树,吴刚的妻子于是派3个儿子前往月球帮助吴刚,其中一个儿子变为兔子,负责将神树上的枝叶放在药钵里捣碎,以防止神树无限制愈合。而兔子同时又与嫦娥、后羿有关,小小的兔儿爷,就能关联起“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吴刚伐树”三个神话故事,这使得孩童在把玩玩具的同时,还能了解一些神话故事与传说。嫦娥奔月除神话传说以外,许多玩具还与历史故事密切相关。比如,介子推不愿出山做官,在山中去世的故事广为流传,并逐渐演变成如今的寒食节与清明节。而这个故事也衍生出一种名为“子推燕”的玩具。子推燕由面粉与枣泥做成并用杨柳枝穿起来插在门上,这个玩具的寓意十分高远,象征着介子推淡泊名利,孝顺父母的传统美德。陕北面花子推燕03玩具的古今交融
我国传统玩具的种类十分丰富,里面不仅包含着对神话传说的再次创造,还包含着人们对历史的思考,具有娱乐性与历史性的双重涵义。但传统玩具在现代社会中似乎不受孩子们的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