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能够自己主动去学习,是家长所希望的。参与学习,是为了满足需求;或为了兴趣,或为了解决问题,或需求结果。如果兴趣,问题,需求是孩子提出的,自然也不会厌倦参与学习过程。英语学习,是为了学好英语听说读写。这些都是工具,是技能,是外在的表现;要知道外在是通过内在而表现。就像少儿英语,听说读写,要有具体内容,才能表现出来。内容和语言技能的结合,才会发挥自我。如果只在练习语言技能,就忽略了内容的表达,语境就不容易掌握。如果只去探究内容,而忽略了技能的训练,就是我们通常的“哑巴英语”。口语训练,是结合自己的需求,通过老师教的方法,有所表达。课堂上,学的时候;模仿的是发音和拼写,思考的是知识;表现是看得见的,思考是看不见的。所以学习的目标,都是为了内在的思考;而只有通过外在表现,才能体现思考。
在少儿英语学习中,大多还是靠老师培训,家长辅导。因为孩子并不能在英语学习中,发现自己需求。是因为把英语当成了任务来做,怎么能在其中发现呢。如何在英语学习中,找到自己所需呢。日常生活中,孩子的需求,是基于环境。不同的环境,所需求也不同。在家庭环境中,孩子需要的是家庭环境下,应该的需求。在课堂环境中,家长需要的是课堂环境的需求。比如,在英语学习中,孩子掌握了一个故事,学会了一句口语,掌握了几个单词;这些内容是基于语境来学习的,也将在语境中去使用。所以语境就成为学习的关键。对语境的理解,取决于能不能灵活使用英语口语。在阅读中,能不能灵活使用语境,决定了理解程度。课堂上学英语的时候,看到一个景象,就对应一个单词;发音的时候,就思考着景象;口语对话的时候,结合了对话的场合,环境,条件等。
在语境中,怎么样掌握住其中不变的部分,灵活使用可变的部分,就可以理解和使用了。如果把语言和语境结合,语境在课堂上,只有在课堂上,才能表现;在其他地方或类似的场景,就不知道使用。就是只背熟了单词和语法,却不知道如何结合语境。那在听力,口语,阅读中,更多还是通过外在的词汇和语法,来考核内在的语境。那怎么样才能区分语境中不变和可变的部分呢?比如在课堂上学了“father,mother”,课后孩子和家长沟通,孩子说“爸爸,我要苹果;妈妈,我要玩具车”称呼是不变的,事情是可以变化的。比如课堂上学了“banana”,课后练习的时候,孩子说“这个香蕉真好吃,可以把香蕉分给爷爷奶奶吗?”所以事物是不变的,而自身的需求是可以变化的。
少儿英语学习,如何才能让学习成为孩子的事情呢?结合孩子的需求,就会成为孩子的事情。如何引导,创造需求,这是课堂上老师教学内容;比如情景模拟,游戏互动,故事戏剧,角色扮演等。方式是多样的,内容是丰富的,表现是精彩的。课后,如果只是按课本复习,只是去阅读和拼写;这个动力是源于什么呢?源于老师的要求,还是自己要去掌握呢。如果阅读和拼写是快乐的,那是发现了内容的趣味;如果阅读和拼写是轻松的,那是掌握了使用内容的技巧。所以学的时候,除了模仿外在,更要去探索知识,发现其中的乐趣。这个乐趣,是感觉出来的,是属于孩子的。外在表现就和这个感觉有了对应。希望有这个感觉,就会主动学习过程。英语口语在对话中,可以问结合实际情况,去使用学过的英语知识。阅读中,可以去分享孩子对故事的理解,让孩子对故事感兴趣。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