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
风筝起源于中国,古时称为鹞或鸢。传说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据《韩非子·外储说》记载,墨子在鲁山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直到东汉期间,蔡伦发明造纸术后,人们开始用纸做风筝,称为纸鸢。南北朝时期,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唐朝开始,风筝逐渐变成玩具。到了晚唐,风筝上已有用丝条或竹笛作成的响器,风吹声鸣,因而有了“风筝”的名字。也有人认为“风筝”这名字起源于五代,从李邺用纸糊风筝,并在它上面装竹笛开始。
在历史上,风筝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楚汉相争时期,汉将韩信利用风筝测量未央宫下面地道的距离;在垓下之战中,韩信派人用牛皮作风筝,上敷竹笛,迎风作响,汉军配合笛声,唱起楚歌,涣散了楚军士气。
风筝的技艺全在做工,从扎细竹骨架,到糊以纸绢,涂以彩绘,调准提线,系以长线,各道工序十分讲究。南宋时风筝制作工艺相当发展,放风筝在杭州成为盛行的娱乐游戏。
2.拨浪鼓
拨浪鼓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打击乐器,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主体是一面小鼓,两侧缀有两枚弹丸,鼓下有柄,转动鼓柄弹丸击鼓发出声音。鼓身可以是木的也可以是竹的,还有泥的、硬纸的;鼓面用羊皮、牛皮、蛇皮或纸制成,其中以木身羊皮面的拨浪鼓最为典型。历史上,拨浪鼓曾被用于音乐、舞蹈和玩具等不同的领域。在唐代,拨浪鼓被用于佛教的法器,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它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在宋代,拨浪鼓还被用于宫廷和民间的音乐演奏。此外,拨浪鼓也曾在欧洲被使用过,但它在欧洲的发展并不像在中国那样广泛。在明代,拨浪鼓的制造和使用达到了顶峰,并且开始被广泛地用于民间音乐和娱乐。在清代,拨浪鼓的使用更加普及,并且开始出现不同的变种和改良形式。总之,拨浪鼓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打击乐器,在中国传统音乐和民间文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3.九连环
九连环是一种传统的智力玩具,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据传,九连环是由唐朝天文学家张文远发明的,但是没有任何历史证据可以证明这一点。在历史上,九连环曾经是中国古代儿童智力的象征,也是古代女子出嫁时的嫁妆之一。在明代,九连环开始广泛流行,并且出现了许多变种和改良形式。在清代,九连环更是风靡一时,上至士大夫,下至贩夫走卒,各个阶层的人都喜欢玩九连环。在西方,九连环也被称作“中国难题”,16世纪前的欧洲就有关于九连环的记载。年,巴黎刊行的数学文献中清楚地讨论了这“中国难题”。著名意大利数学家卡当在年将九连环介绍到了欧洲,然而他的著作在19世纪才被翻译成英文。年,英国数学家瓦里斯对此作了详细的数学说明。19世纪,格罗斯用二进位数给了九连环一个十分优美的解答。
4.陶响球
陶响球是一种重要原始乐器,也是最早的声音玩具。它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八千多年历史。陶响球是一种空心陶球,内部装有弹子或沙粒,摇动时会发出响声。它们可能是我国已知最早的乐器之一,为后世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空竹
空竹最早由汉族民间游戏用具“陀螺”演变而来,后改用竹制陀螺并利用空气冲击发出哨声,逐渐发展成现代空竹。历史文献中有关空竹的资料贫乏,其起源之说存有争议。明代人刘侗、于奕正记述了空竹的制作方法及玩法。空竹源于明代的“空钟”,其制作方法为刳木中空,旁口,荡以沥青,卓地如仰钟,而柄其上之平。#乐享周末分享吧#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