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会将认为没有用处或无价值的东西当成垃圾,扔到垃圾箱或卖给废品收购站,殊不知里面有可能也混杂着一些珍贵古老的文物,只是我们普通老百姓没有识别的能力。黑龙江博物馆中珍藏的金朝女真族的产物“迷里迭河谋克之印”就是从废品里面识别出来的。
年的黑龙江哈尔滨阿城区有一个小型的废品收购站,是由一位年纪约为六十岁左右的老人经营的。老人的儿女都在外打工,平时废品收购站里只有老人和他5岁的孙子在。在5月的一天里来了两个十岁的姐弟俩,两人抬着一编织袋的物品说要变卖。
据姐弟俩人回忆说这些都是她们平时拾荒拾来的铁想着换一些钱。老人称了一下袋子里面的东西,付给了姐弟俩相应的钱。姐弟俩走后老人需要将袋子里面的废品归类,袋子里的铁被老人倒在地上大部分都是小铁丝,小孙子想拿地上的铁件玩,老人从里面捡了一个比较方正的黑黄色的铁块递给了小孙子玩。
在之后的几天里小孙子一直对铁块摔摔打打地玩耍,老人突然发现小孙子拿的那根本不是铁块,颜色越来越像一块“铜疙瘩”,老人心想铜比铁值钱,等小孙子不想玩这个“铜疙瘩”,就把它跟其它的铜再一起卖给大的废品收购站。
两个月后老人的“外甥女”来老人家走亲戚,外甥女在跟小孙子玩耍时无意看到了孩子手中拿着玩得“铜疙瘩”。外甥女是一名学习考古学的大学生,隐约看到“铜疙瘩”底部有一些不太明显的符文,用吃食跟孩子交换拿到了手上,仔细观察后特备是对复杂的符号的观察顿时对这个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简单的画了一下能看清的符文标记。
在离开老人家时,外甥女把东西交给并且告诉舅舅要留好这个“铜疙瘩”,不要当废品去处理或扔掉,有可能是一件文物。可是那个年代没有文化的老人也不懂什么文物不文物的,也没把外甥女的话放在心上,看着小孙子比较喜欢这个金疙瘩就又把它拿给小孙子当玩具玩了。
外甥女回到学校后,找到了考古专家也是她们系的特约老师“张泰湘”教授,给张教授看了她画“铜疙瘩”的形状及她能看到的符文的形状。张教授看完学生所画听完所叙述后,面部表情很严肃,意识到那个物件可能是一件宝贝。
张教授立即打发“外甥女”再次去舅舅家,到舅舅家后看到老人的小孙子正在跟小狗玩,小狗的尾巴上正绑着那个“铜疙瘩”,小狗想甩掉这个“铜疙瘩”叮叮当当满院子的乱跑,小孙子看到嘎嘎大笑。这个情景可心疼坏了这个外甥女,一边哄着孩子连忙把东西从小狗的尾巴上解了下来,并告知舅舅此次来的目的是想要拿回到学校她的老师想亲眼看一看这个“铜疙瘩”。
老人说主要是孩子比较喜欢当玩具玩,反正也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你拿走后再还回来就好,真要是值钱的话一定要告诉我,到时候看看能不能卖一个好价钱。
外甥女拿到铜疙瘩后立即返回学校带给张教授查看,张教授看到实物后先是一愣再次拿起看到底部的符文时表情更加的凝重了,立马跟省级博物馆及文物局专家联系一起对该物品进行鉴定。
经过多个部门联合鉴定基本确定此物品系一枚为金朝“完颜雍”时代铜质的印章,身份极其的尊崇。铜印底部的符文为“九叠篆字”内容为:“谜里迭河谋克之印”;印背的左右两边也有刻字,左为“礼部造”、右为“定卜九年五月”。此次发现对研究金朝时期的历史又有了进一步的意义,可以称之为国宝了。
结语:外甥女将专家对金疙瘩的鉴定结果告诉了舅舅,舅舅问值多少钱,认为那是自己的东西,死活不同意将金疙瘩交给国家,想让外甥女把东西还回来,自己去变卖掉它。
经过外甥女及各个专家轮番上门对老人做工作沟通,同意给予老人家一定的奖金及相应的捐献荣誉证书,老人最终同意了将金疙瘩捐献给国家,由国家进行研究。自此这个由废品站发掘出来的“谜里迭河谋克之印”一直珍藏在黑龙江博物馆内,对研究那个时期的历史又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