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提出:只要考试存在,那些专注力出色的孩子会更占优势,在学业上的表现更优异。
有一位哈佛脑科学博士,曾经对哈佛的多位同学进行过问卷调查,答案很出乎意料。
专注力强的人更容易成学霸进行调查的这位哈佛脑科学博士叫作韩碧丞,高中的时候,由于获得了全国生物竞赛一等奖,被保送去了韩国的大学攻读研究生。他一直对大脑神经元和人体之间的关系产生兴趣,后来成功申请到了哈佛大学的脑科学博士。韩碧丞还入选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5岁以下科技创新青年5人”。
他跟伙伴们做了一项关于专注力的研究。在众多脑科学中,他为什么选择专注力呢?
哈佛大学人才济济,不管专业是什么,这些学霸都能对自己的未来有清晰的规划,做事井井有条,而且都是时间管理的高手,一个人身兼数职,不断提升自己人生的天花板。
他们的团队为了掌握哈佛大学学子的学习秘籍,进行了为期三年的采访。虽然被采访的对象,家庭不同,学习习惯和方法不同,语言不同,能力不同,但是他们有个唯一的至关重要的共同点就是专注。
那么如何提升专注力呢?
这个团队经过多年的研究,给出了1个模型,只要按照这个模型去努力,孩子的学习就能更专心。
1个模型让学习更专心这个模型是ME5模型,M是mindset,也就是代表成长型思维。E5是5个以E开始的英文单词的首字母。
1、成长型思维(MINDSET)
成长型思维是培养孩子专注力的前提。成长型思维是斯坦福大学教授Dweck团队的研究发现成果。那些具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能够学习更努力,在学校有更积极地表现,从而获得更好的成绩。
成长型思维是孩子要自己相信,我可以通过努力变得更好,明天的我会比现在的我更优秀。
只有具备成长型的思维,孩子才能不抗拒做努力。
希望孩子提高专注力,家长要让孩子明白,那些比他优秀的孩子,都有着更长的专注时间,要让孩子向他们看齐。
2、情绪(emotion)
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只有情绪平静,心情舒畅,才能更持久地专注。
一个精神紧张,心里毛毛糙糙的孩子,是不可能有良好的专注力的。
在孩子学习的当下,父母不要跟孩子进行争执,不要批评孩子,要为他们学习创造一个平和的心境。
在孩子学习完成后,父母要给予孩子鼓励或者奖励,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会由于专心学习而获得一些回报。
峰终定律告诉我们,如果孩子能在学习结束的时候,有美好的体验,那么他就认为学习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
、时间管理(efficiency)
效率就是用更少的时间做得更多的事情。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他们学习会磨蹭拖拉,这就离不开父母的指导。
事实上,那些养成良好时间管理习惯的孩子,也是由于父母在小时找对了方法。
父母跟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成为“时间的掌控者”。
学习计划的目标要明确具体,看到计划就可以付出行为,比如晚上“15分钟做完15道数学口算题”。或者“这个月要背诵完20首古诗”。
制定计划后的关键一步,就是给每个行动盖上“时间戳”,让事情有具体的完成时限,如果做到了会有什么样的报偿。
有个孩子,每天作业都很磨蹭,后来妈妈提出,如果能在1个小时完成作业,他想玩什么就玩什么。一定到这个,孩子立刻来了劲头,真的不再用家长催了,赶紧主动写作业。他当天就1个小时写完了作业,然后随心所欲开始玩。
可是第二天,这个孩子又开始拖拉了。妈妈严格执行他们一起制定的规则。因为孩子已经尝到了高效率写作业的快乐,所以第三天第四天他都能高效学习。一个月后,孩子就养成了高效学习的习惯。
4、精力管理法(energy)
很多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就打不起精神,困倦,父母以为这是孩子的借口,其实,孩子真的很疲惫。
王芳老师在一个视频中讲过,她女儿回家之后要先睡一觉,然后再学习,这是为了让自己有饱满的精神。
我们父母要明白,孩子只有管理好自己的精力,学习的时候才有可能专注。
从父母角度出发,为了让孩子有良好的专注力,要给孩子有营养的食物,有充足的睡眠,还要有定期的体育运动。
5、排除干扰(elimination)
影响孩子专注的干扰来自于两方面,一个是外面的环境,一个是内心的杂念。
家长要给孩子一个安静的环境,学习时候的桌面上不要有任何跟学习无关的物品,甚至不要有过多的玩具。家里的电视机要关闭,孩子周围不要有任何电子设备。
孩子内心的杂念包括大脑中的图像声音或者动画,情绪的不稳定,身体不适带来的干扰等等。
如果有这些杂念,孩子的专注力就很难集中在学习上。
这就需要父母及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