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小忧
孩子这种生物,好像天生就有让人崩溃的潜能,上一秒还是人见人爱的小天使,下一秒就能让人气得跳脚。
就拿我女儿来说,讨喜的时候是真的讨喜,又是给妈妈讲故事,又是画画送给妈妈的,讨厌的时候也是真的讨厌,她能把新买的沙发垫画得面目全非,也能把所谓的心爱玩具摔得缺胳膊少腿。
乱写乱画的坏习惯倒不是经常发生,但是爱摔玩具的毛病是屡教不改,尤其是她还特别喜欢买各种各样的玩具汽车,什么救护车、警车、消防车、搅拌车、货车、公交车......反正车的类型是应有尽有。
又爱买,又不爱惜,真的让人脑坑疼。我跟她爸是哄也哄过了,吓也吓过了,他说玩具也会疼、会离家出走,我警告她再摔以后就把玩具都送人,但就是不管用,过不了几天该摔还是摔。
直到最近看了一套书,我豁然开朗:摔吧摔吧,最好把里面的零件都给摔出来才好呢!什么书让我这般破罐子破摔?它就是《运转的秘密》,这本书是英国儿童科普畅销书作家格里·贝利专门写给未来小工程师的科普桥梁书。
这套书包含7个分册,共囊括了个主题,讲述了从摩托车到起重机,从滑雪板到摩天轮,从卡丁车到磁悬浮列车,从潜水艇到空间探测器运转的秘密。
作者通过近幅卡通插图、结构图、照片图的全方位呈现和简单易懂的文字、介绍了这些机器以及它们背后的工作原理和工程特点,看似深奥的科学原理和知识概念瞬间就变得有趣、生动、充满吸引力了。
我们家最喜欢的是《救援中的超级助手》这一分册,在本册中,作者依次讲述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救援车辆:救护车、救援卡车、消防车、云梯车、警车等,因为我女儿最喜欢的车就是救护车、消防车和警车,所以看到这本书立马全神贯注听我讲。
书中一问一答的形式必须要夸一夸,这太适合低年龄阶段孩子的学习习惯了!相较于全程输出式的讲述,这种问答模式会让孩子主动停下来思考,就算答错了也没关系,等到家长告知正确答案时,孩子的印象也会深刻许多。
书中第一个出现的是救护车,针对救护车的提问是“怎么保证救护车快速且安全地行进?”,这个问题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略微有点深奥,我的做法是拿她的玩具救护车做示范,演示救护车快速行驶的过程;
并问她“你想想,我们平时看到的救护车是不是一边响警报,一边快速行驶的?救护车开这么快,还能这么稳,不让车上的病人感觉不舒服,它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们一起去认真想一想。”
孩子的回答自然是天马行空、五花八门的,但无论他们怎么回答,都不要急着否定孩子,比如我女儿的答案是“可能驾驶员叔叔开车很厉害吧”,我会先夸她说的有道理,再告诉她救护车保持平衡的物理原理。
也许会有人质疑,这么小的孩子,跟她说这个能懂吗?不懂也没关系啊,下次有时间再把书翻出来讲呗,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兴趣,我觉得这一点比较重要。只要有兴趣,慢慢总会懂。
还有那个救生艇,我家孩子没有见过真的,但她说在电视上看到过,知道救生艇是一直漂浮在水面上的,我问她知不知道为什么会一直漂浮、不会沉,她说应该就跟气球一样吧,里面装了什么东西。
结合书上的知识,我告诉她,她答对了一半,但已经很棒了,然后跟她普及:气球(特指会飞的)里装的是氢气,但是救生艇里装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就是我们人类呼吸的时候呼出去的气体,装满这个气体,救生艇就能自己复位,保证任何时候都漂在水面上,随时准备救人。
听完女儿惊讶地大叫:也太神奇了吧!
消防车也是她重点让我讲的车子之一,因为她以前在路上看到消防车就问过我:“妈妈,消防车是怎么救援的啊?它(车子)这么小,是怎么变出很多很多的水的?”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啊。
今天总算知道答案了:消防车里面都有配套的液压装置,通过液压装置,消防车最多可以在车的后部储存升水,除此之外,它还能从其他来源吸取灭火所需的水,像是消防栓、游泳池等处,对了,湖中也是可以的。
液压装置利用的是帕斯卡定律:把一个很小的力变成一个很大的力的装置。(又被夸神奇了),不得不说,科学家们真是伟大啊,因为他们的一个个伟大发明,我们的生活才得以变得更便利、更安全、更精彩!
这册看完我问她:“你以后还摔玩具吗?”她不说话。倒是我释然了,心平气和地说:“你这么喜欢它们,还是要好好爱惜的,但如果不小心摔坏了,也可以顺便研究研究车子里面的构造什么的,说不定会有意外发现呢”。
听完她两眼放光,而我......好像已经开始后悔了!
不管了不管了,有些事就顺其自然吧,寒假计划先带着她把《运转的秘密》剩下几册全部先看一遍,我估计全套看下来,她也就要再说n次“太神奇了”吧,像是“摩天轮是怎么转起来的?”“推土机是怎么工作的?”“什么力让火箭升空?”......
随便哪一个都能让孩子兴奋不已,积极探索吧!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一问一答中,孩子主动思考的能力自然而言就培养起来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7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