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传统民间玩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和启迪。它们许多具有娱乐、竞技、健身、益智功能,根据人们文化生活的需要应运而生。如节令玩具、观赏性玩具、可食用玩具、健身玩具、音响玩具及益智玩具等。
元宵节时的走马灯、西湖赏春时的风筝、充满智慧的连环等,传统玩具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承载了普通百姓的审美情感和生活理想的认知,也是人们祈福除灾、盼望美好生活的反映。这些贴近人们生活的玩具,多流传至今,展示出了中华民族曾经的灿烂文化,表达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拥有美好的理想、非凡的智慧。
古代节日中的玩具
节令玩具由来已久,它与四时节日风俗相结合而产生。如春节的烟花爆竹,元宵节的玩具灯等称作节令玩具。和平繁荣时期,市井商贸兴旺。民间玩具货色齐整,且多与节令相关。很多玩具与节日的传说相关,由此玩具也承载了节日中的民俗活动,甚至成为节日的象征。与民俗活动紧密结合是节令玩具重要特征。
提着彩灯闹元宵的孩童以元宵节的彩灯为例。元宵节灯彩历经各代,制灯技术提高,花灯材料多样、样式无所不有。元宵节更是儿童嬉耍玩闹的好时候,他们深受节日气氛的感染,“拦街戏耍,竟夕不眠。”元宵节的灯彩中有一类特别的肖形灯,当时全国各地都很时兴的玩具灯。它们以竹或金属丝编扎骨架,制成各种形状,再糊上纸或丝绸,配上中心摇曳的蜡烛,精美绝伦。
清明时节放纸鸢元宵节的玩具彩灯如兔子灯、瓜形灯、小灯笼、走马灯等,造型别致可爱,图案精美华丽,令人叹为观止,为古人的生活带来无尽乐趣。古代传统节日众多,还有其他丰富的玩具。如清明时节的纸鸢,端午时节的香包、百索和艾虎,除夕时节的爆竹、烟花和傩面具。节日与玩具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生活。
古代观赏类的玩具
古代观赏类的玩具有很多。如泥塑工艺泥孩儿,制作成本低,方便易行,是民间百姓喜闻乐见的玩具。经过历代发展,泥塑玩具丰富起来,各式各样的造型,加上多彩的配色,十分精美。陆游写诗记述当时鄜州的泥偶儿:“莫言无妙丽,土稚动金门。”“土稚”就是泥孩儿,因其妙丽无双,引得大家竞相购买。
蕉石婴戏图中国的傀儡艺术,历史悠久。用木偶演傀儡戏,源于汉代,至于唐宋兴盛起来。据《梦粱录》记载,当时的傀儡木偶制作的像真人一般,表演者技艺成熟,操纵木偶变化万千,像是真的一样。活灵神现的傀儡戏,演出多种剧目,是人们繁忙生活的娱乐节目,深受各年龄段的人喜爱。
古代可发声响的玩具
古代玩具中也有许多可发声响的,它们造型材料各异。如哨子有陶的、瓷的、泥的,还有小锣鼓、小喇叭等。大人们使用的乐器,缩小规格之后就能成为孩童喜欢的音响玩具。拨浪鼓是音响玩具中历史最久的一种。其造型是中有鼓,下有柄,两侧缀小丸,转动发声。鼓身、鼓面可用多种多样材料,音色会略不同。
可发声响的玩具拨浪鼓拨浪鼓经过各代发展,造型别致,装饰美观。如鼓面彩绘花纹,鼓身铜镶小花,轻盈灵巧。拨浪鼓能发出富于节奏、清脆悦耳的声音,吸引孩童的注意力,让他们破涕为笑。而且,动作和声音结合的小玩具锻炼婴儿的触觉、听觉等,蕴含着无尽巧思。所以虽然造型简单,但流传至今。
古代健身运动类的玩具
蹴鞠是中国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鞠”,即球,唐宋商品经济的发展,蹴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到宋代,社会各阶层都喜爱上了这项运动。陀螺也称为陀罗,也是中国最早的娱乐工具之一。关于它的起源,因为年代久远,没有找到可以参酌的详细资料。两宋时期留下的绘画作品,多有陀罗与小鞭子出现,证明“鞭陀罗”已是普遍性的儿童玩具。
踢毽子的儿童毽子也是是古代民间非常受欢迎的玩具。古代毽子以锡钱作底,加上鸡毛而成。踢毽子既可做运动,又花样繁多,老少咸宜。这项游戏根植于民间,有很强的生命力,至今仍然为人们喜爱。骑竹马也是一种历史久远的儿童游戏,简单易行。最初是由于儿童羡慕成人骑马而创造的,以男孩玩的较多,且往往是集体玩耍。后来发展成为舞蹈,不仅仅是属于儿童们的专利游戏。男女一起骑竹马而舞,自然是欢快无比。
古代益智类玩具
益智玩具以启发智慧为主要功能,分为棋类、板类、环类几种。益智玩具需要玩者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无形中增加了困难,流传下来的不多,有些种类已逐渐废绝。现存的益智玩具主要有:选仙、加减、插关火、大小象戏、弈棋、采选、打马、七巧板、益智图、纸牌、华容道、九连环、孔明锁、重排九宫等。
益智玩具九连环我国多个历史时期下棋极为风盛,社会各阶层出现了众多的爱好者。他们在日积月累中总结经验,创造出许多有趣玩法:七国象棋、打马棋等。古环是我国特有的传统益智玩具,起源于民间,环数从一个到几十个,越来越复杂,其中九连环最为著名。古环渊源甚远,文献记载可以上溯到战国时代。古环材料多样,富家可选玉制。铜丝或铁丝制成的古环,物美价廉,受到民间喜爱益智玩具人士的欢迎。
古代可食用的玩具
可食用玩具多为面塑玩具,以小麦粉、米粉、淀粉等为主要原料制成。最大的特点是既可大开胃口,又可一饱眼福。食用玩具可以说是泥塑的变种,但相比泥塑,其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制作精良的实用玩具具有很强的装饰性,是极具艺术性的面食。
可食用玩具糖人面塑食品节令性较强。如寒食的“子推燕”。七夕的面塑更为精彩多样:花瓜、油面糖蜜造的果食。重阳节有造型奇巧的蒸糕,北宋时期有蒸糕掺杂了各类果实,上面还立着“狮蛮”,很是壮观。育子礼节里也有可观的食用玩具:用盘合装送馒头,并做眠羊、眠鹿等。这些精巧的面食中蕴含着古人对孩子的美好期望。
古代玩具中的智慧与情感
从民间玩具的发展演变不难看出,民间玩具的产生与发展,不是偶发和孤立的。它是伴随着劳动者的生产、生活、节日、习俗而产生的,表现出浓厚的乡土味和单纯的情感。作为民俗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民间玩具不仅仅给孩童们带来欢乐,还寄托着大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如端午节的布老虎、中秋节的兔儿爷等,处处体现着对生活的美好愿景。
担货郎带着各式各样的玩具在中国民俗观念中万物有灵,人们尊重并遵守自然规律,从天地间吸取灵感,如用自在而灵巧的双手将凶猛的野兽重新塑造成朴拙憨厚的形象。民间玩具的最初创作形式都是以家庭为单位,长辈们在制作玩具时不带有功利性,也没有把精工细作当成终极追求的目标,而仅仅是出自对孩童的祝福和对生活的美好期盼,这是一种纯真的设计情感。
百子戏春图,孩子们玩着各种玩具随地取材、成本低廉是传统民间玩具延续千年的另一重要因素。在劳动生产之余,随手可得的泥巴、竹管、竹片、面团、木板、贝壳、芦苇杆、糖、纸张成为制作玩具的主要材料。用“平常之心”,选“平常之材”,造“平常之物”是传统民间玩具创作的精髓。这些看似最为平常的素材,在民间艺人的手里却能出神人化,活灵活现。
玩具泥泥狗如民间最常见的泥人来自于人们脚下的泥土。泥土与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泥土不仅仅是农作物得以生长的基础,更成为人之生死的载体,人们对泥土的喜爱也源自于此。在农闲的时候,人们随手拿起地上的泥土,和上些水,就可以捏造出形态各异的小玩意儿。人们不挑拣,当地什么样的泥土就制出什么样的泥人。如河南淮阳的“泥泥狗”就地取材当地的高黏土。
结语:中国传统玩具体现了节令民俗、娱乐游戏、艺术文化等内容。玩具浓缩了民俗、文化、艺术、教育、政治及经济等社会的各个方面,方寸之中有着广阔的世界。种类丰富,分为节令玩具、观赏性玩具、食用性玩具、健身玩具、音响玩具及益智玩具等。玩具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发挥着多彩而鲜明的社会功能,像民俗功能、益智功能、娱乐游戏功能及艺术教育功能等。
传统民间玩具作为中国工艺美术中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以其鲜明的地域性、民俗性、趣味性和寓意祈求的特点渗透到百姓的生活中并留传至今。憨态可掬、色彩艳丽的布老虎、富有吉祥寓意的“老鼠骑葫芦”糖人、形态逼真的“水叫鸟”、变化无穷、益智有趣的七巧板和九连环。这些玩具凝聚着祖辈流传下来的技术和工艺,凝聚着劳动人民朴实、热情、善良的民俗气息,更凝聚着中华几千年来孕育的传统文化与传统造物智慧。
参考文献
(汉)应劭:《风俗通义》
(唐)段安节:《乐府杂录》
(宋)周密:《武林旧事》
(明)曹昭:《格古要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605.html